影視劇本創作教程(第4版)

二、中國喜劇的曆史表現

字體:16+-

我國的真正意義上的喜劇,起步較晚。究其原因,既有社會文化大背景的種種製約、扼製,也有戲劇自身發展規律的限定。總體來說,中國喜劇的成果與影響力,就其在整個戲劇藝術史中的位置、比重及其高峰時段,均遠遜於西方。是我國民眾先天性缺乏“笑”的素質?還是原來具有的“笑”被生存危機所壓抑、被政治懲治所扼殺?還是兩者兼而有之?……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

而無論如何,我國喜劇在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手下,曾出現了一次“輝煌”,當是不爭的事實。那麽,關氏喜劇的成功原因,就應為我們重視了。

關氏喜劇既屬元雜劇範疇,則雜劇興盛的原因也便是元喜劇繁榮的背景:金滅北宋、元滅金的社會動**過程,同時也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貴族、蒙古貴族的過程。於是,人民反抗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艱苦鬥爭,必然要求有戰鬥性和群眾性較強的文藝形式加以表現;而構成戲劇藝術的各種因素到這時已經經過長期的醞釀而融為一體,這樣,元雜劇(喜劇)就在金院本和說唱諸宮調的基礎上,因現實的要求、群眾的愛好,大大擴大了題材與內容,展開了我國戲劇史上輝煌的一頁。

喜劇,總以諷刺為主要表現手段。而在中國封建社會,什麽人才會真正代表人民大眾,對不合理的現實社會諸方麵進行“嬉笑怒罵”的譏嘲作弄呢?無疑,隻能是那些在封建社會體製中不得誌、不得意、被壓抑、被損害乃至窮愁潦倒的文人——知識分子。而元代初期,由於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又沒有恢複文人精神上賴以生存的封建科舉製度,中下層文人仕進無望、生活寒苦,又同廣大人民一樣受到統治階級的迫害、欺淩,自然與人民的關係較為密切,進而將自己的文藝才能,尤其是諷刺才能融進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雜劇創作中。這就是元雜劇,尤其是諷刺性喜劇興盛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