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本創作教程(第4版)

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字體:16+-

有人會發愁:“我明白搞創作不能沒有生活,可我自己經曆簡單、閱曆狹窄、沒有生活啊!”誠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根本沒有絲毫生活積累,確是難能創作。隻奇怪的是——你既然是個活生生的人,怎麽可能會“沒有生活”呢?每個人既然都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存在,其生活內容也必定有一定的過程與幅度,因此,也就不能說“沒有生活”了。關鍵是你能不能用清醒深刻的眼光,去挖掘、去發現你自己那塊生活中獨特新鮮又含普遍性的深層內涵。而每個人既然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活個體”,也就必然有著強烈“一己”印記的“大眾”內涵。當代作家劉心武有句名言:“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口生活的深井。”隻要用心體味,總是可以發現些東西的。

普通中學生的日子應該說是再狹窄不過的,可是十五歲的韓曉征卻從同學們一起複習功課的小事中,“發現”了涵蓋整個當前社會的,在被逼迫的生存競爭中,人性的異化、童心的扭曲現象,讀罷令人吃驚;一個普通知識分子愛下棋而鬧出笑話,本屬茶餘飯後、雞毛蒜皮的逸事閑聞,但是以之為生活原型編創出來的《黑炮事件》,哪個觀眾不覺得它內蘊深刻、涵蓋博大,有令人沉思的曆史的文化的“話語”、有獨具特色的藝術品位與風格?!

此類例證,不勝枚舉。如當代小說創作中,王蒙的《活動變人形》、《雜色》、《蝴蝶》,張抗抗的《隱形伴侶》,張賢亮的《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劉索拉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蒼老的浮雲》、《阿梅在一個太陽天裏的愁思》,以及王朔的一些篇章……

佛家語:“任它弱水三千,我隻作一瓢飲。”果然大徹大悟之言!文學語言也有類似表述,諸如“一滴水能反映太陽的七彩”,等等。因此,隻要“寫好”自己的那份生活,也就必然寫出了大千世界、七彩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