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生死课

这个世界是?

字体:16+-

汪理达

生命伦理的讨论很矛盾,其实也在意料之中,生活中许多事情,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判断。我也不再像中学阶段,碰到这样无法回答的问题,内心就无比纠结。我相信,绝大多数二十多岁的人,心中都有一堆没有坚定答案的问题。面对问题,我曾经花费很多精力去思考,试图找寻正确答案,大部分的时候,却都“无功而返”。自认为幸运的是,我并没有因为这种纠结而深陷下去,虽没有找寻到正确答案,我却渐渐明白,或许本来答案就是不确定的。我相信,大部分人也是处在这样没有答案的状态,但是当某一天真面对这些问题时,大家还是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想起微博上的一段话:“小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0,1},除了对就是错;后来,我们觉得可能是\[0,1\],除了对和错,可能还有很多似是而非;最后啊,我们发现世界是(0,1),只有离错近一点或者离对近一点。”好吧,原谅我是一个不坚定的不可知论者,不过既然世界本来就是这样不可知,生命伦理学里的这点纠结也就不算什么了。

回到电影中,影片最主要的矛盾是妈妈和小女儿之间的诉讼。不过稍微想想,我发现一家人中,其实只有妈妈一个人是坚持想通过小女儿捐肾帮助大女儿活下去的。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其实无论是爸爸、哥哥、姐姐还是安娜,他们的行为我都是十分理解的。对于爸爸,就像电影中他说的,“我们早就违背了自然,这一切,就当是惩罚吧”,这样的想法和我是完全一致的;对于姐姐,这么多年来肯定对妹妹有许多歉意,最后编剧又让她拥有了一份爱情,男主已走,自然更是少了一份对生的期待,虽然人生还有很多事没体验,很遗憾,但谁的人生又没有遗憾呢?至于妹妹,能这么勇敢地配合姐姐,表现得那么无情,倒的确让人吃惊,不过考虑到她11岁,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只有妈妈,我一直难以理解为什么她那么强烈地坚持,牺牲一个女儿的健康,延长一个本来早就可能逝去的生命——为了拯救一个生命而去伤害另一个生命,这并不能那么理所当然。在观影过程中,我甚至少不了恶意揣测,在两个女儿之间,她是不是存在严重的偏颇?试管婴儿和自然孕育的女儿,从一开始在她心中就是不同的。安娜是她的小女儿,但首先是她大女儿的守护者。所以当大女儿需要一个肾时,安娜必须捐出一个来,而且,安娜“你爱你的姐姐”,而你姐姐现在有生命危险,你不救她怎么叫作“爱”?还有,她这种坚持,是不是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她自己根本无法面对大女儿离去后自己的伤心。如果所有人,包括大女儿自己,都认为这样小心翼翼地活下去并不好,妈妈的这种坚持,是不是有点自私?

当然,我并不是当事人,我永远无法明白一个母亲的想法。老实说,我生性凉薄,对情感这类事情不是那么相信。无论是朋友还是家人,可能他们在我心中,类似于责任和契约精神等所占的比例比情感更大。不过我并非冷笑的、只有理性的人。作为一个哥哥,我对于妹妹,有着完完全全的情感关注,因为她是我妹妹,所以我愿意做所有为她好的事。这所有的事中,自然有许多不符合理性。同样,对于这位妈妈的行为,大概也只能解释为,在感情面前,是没有道理可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