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生死課

什麽是死亡恐懼的解藥?

字體:16+-

在電影中,無法與兒子訴說內心孤獨與恐懼的渡邊,在小酒館裏請求那位寫通俗小說的作家教給他怎樣花錢,因為錢現在對他已經沒有意義了,而他在此之前從沒有用自己的錢喝過酒,也不懂得享樂。作家聽了渡邊的故事,感慨“人到臨死才知生命的可貴”,他決定帶渡邊去“彌補浪費掉的人生”,並說享受人生是生命的義務和美德,“人必須對生命有貪念”。

我問同學們:在電影中,那個作家提出“享受人生是生命的義務和美德”,你怎麽看?我特意用了“你怎麽看”這樣一個中性和開放的問句,希望學生們能夠暢所欲言。

“享受人生是對生命的尊重”,一位同學馬上發言。“是啊,人會有很多欲望,比如食色,都是人基本的欲望,人應該滿足這些欲望”,另一位同學補充說。

接下來,一位女同學說,對她來說,享受人生就是活出自己;又一位男生站起來說,人不是動物,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才是真正的享受人生。

我在黑板上寫下“滿足欲望”和“發揮潛能”兩個詞組,我對學生們說:剛才的討論豐富了“享受人生”的內涵,因為同學們提出了“滿足欲望”和“發揮潛能”兩種享受人生的方式。下麵我們先討論“滿足欲望”:如果欲望被壓抑、沒有得到滿足,會對生命產生什麽影響?在滿足欲望的過程中又可能產生哪些問題?

在過去很多年裏,在“革命”話語的籠罩之下,是不能提“欲望”這個詞的,我們對“欲望”是排斥的。追求對欲望的滿足,不僅被視為自私而且還被視為庸俗,甚至是肮髒的。但是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排斥和壓抑欲望的生活並不健康,“欲望”並不因此就會消失,它可能會以扭曲的形式表現出來,給人的身心帶來困擾。正是改革開放,讓人們可以享受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快樂,比如有的人毫無顧忌地宣稱自己是個“吃貨”,有的人可以為視聽享受一擲千金,有的人可以走遍世界去看不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