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德的家裏有兩大排書架,一排是關於圍棋的書,他收藏的關於圍棋的書在中國是最全的;另一排大部分是文學書,90%以上都是世界名著和人物傳記。
毛姆的《刀鋒》、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泰戈爾的《饑餓的石頭》、高爾基的《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盧梭的《愛彌兒》、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狄更斯的《遠大前程》等幾乎各個國家各個時代的名著,陳祖德都讀過,都收藏著。陳祖德偏好讀世界名著,多少是受了父親的影響。
在陳祖德還不怎麽認字的時候,父親每天早晚兩次給他們三個孩子講《水滸》、《三國演義》和《西遊記》……等他們上了小學,父親就讓他們背《詩經》、《史記》、唐詩、宋詞等。陳祖德記得那一大篇《項羽本紀》背得他好苦。盡管這些內容很枯燥,背起來很苦很累,但他也得背,因為每天晚上,他們在父親麵前要一個一個“過篩子”。“爸爸,這篇《項羽本紀》太長了,我背不下來……”陳祖德向爸爸哀求。“背不下來站在那兒念,念會了再背。”陳祖德隻好偷偷瞟一眼父親,讀吧……真有些枯燥。可讀著讀著,很快就不枯燥了。盡管討厭背詩,但看書的習慣卻從小養成了。
上小學不久,陳祖德便和書結成了最好的夥伴。
因為父親很愛讀書,家裏那時也有很多古典名著,陳祖德在這樣一個家庭裏受到的文化熏陶是深層次的,小時候念過的書、背過的書、讀過的書自然就成了一種積累。陳祖德堅信,一個人的文學修養是慢慢積累起來的。中國的古典文學他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基本看完了。
要說上中學以前的閱讀屬於一種被動閱讀的話,真正地帶著一種學習的態度去讀書對於陳祖德來說應該是上中學以後。上了中學,陳祖德就開始看外國文學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