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獻探研

第一節 傳世策問與對策

字體:16+-

元初遲遲未開科舉,策試僅存在於各級學校考試中。延祐以後,策試成為科舉中重要的考試項目,繼而影響各級學校,由此促成策問的大量湧現。

現今存世的元代策問,據筆者匯集整理,大約207篇,基本出自元人別集及元代總集《國朝文類》,也見於《元統元年進士題名錄》及《全元文》輯錄之地方誌。[1]根據策試的性質,元代策問可以大致分為科舉策問與學校策問兩部分。明確標識的元代科舉策問共46道,包括殿廷禦試15道,省部會試8道,各行省鄉試23道;再加上高麗國科舉策問7道,凡53道,約占全部策問的26%。明確標識的學校策問122道,其中國子學策問就有116道,在元代策問中數量最多;另有憲試、鄉校堂試等地方學校策問6道,共占全部策問的59%。此外,還有典吏策問、家塾策問、未標明考試類別的其他策問32道。其實,即便沒有說明考試情況的策問,也大多是學校策問,這可據作者的經曆身份知曉。如劉敏中,至元、大德間曾任國子司業、國子祭酒,他的3道策問,當是國子學策試的問題。而劉壎,至元三十一年(1294)為建昌路學正,至大二年(1309)任延平路學教授;陸文圭,至元末任教吳縣學,泰定、天曆間就館容山;同恕,延祐間為奉元路魯齋書院山長;劉嶽申,亦曾任永豐縣儒學教諭。他們文集中的19道策問,應該都是地方學校策問。由上可知,傳世元代策問,絕大多數屬於科舉文獻或學校文獻。[2]

當然,傳世策問,畢竟隻是元代策問的一小部分。元朝科舉,自延祐至元統共七科,其後停罷六年,至正元年(1341)重開科舉,到二十六年又九科,凡十六科。根據元製,每屆科舉有鄉試、會試、廷試三級策試各一場,而且鄉試又分為十一行省、二宣慰司、四個直隸省部路分凡十七處舉行。每場策試,又需擬定蒙古色目策問、漢人南人策問各兩道以備選用。僅就科舉策問而言,元朝就有廷試策問與會試策問各64道,鄉試策問近1100道。[3]而存世的元朝科舉策問不過46道,尚不足4%。至於國子學與地方學校、書院的策問,就更無從估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