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獻探研

第二節 趙複北傳理學的活動

字體:16+-

主教燕京太極書院與南遊講學,是趙複北傳理學的主要活動,然而,這一切卻始自1235年德安之役,姚樞勸救趙複北上。

一、姚樞與趙複北上

現存的趙複資料,絕大部分從德安之役開始,[1]關於他在南宋的前半生,所知寥寥。趙複詩文自署“江漢”、“雲夢”、“安陸”,且知其為南宋“鄉貢進士”。[2]江漢是其自號,雲夢是其原籍,安陸則為居所。據《安陸縣誌補正》陳廷鈞按:“趙江漢先生先世本雲夢籍,後遷郡城之南八裏,聚族而居,《舊誌》所謂趙家洲是也。故其自署與一時各傳記,或稱雲夢人,或稱德安人,或稱安陸人,迄無一定。”[3]陳氏《宋鄉貢進士趙江漢先生事跡歲考略》又雲:“理宗寶慶、紹定間(1225~1233),先生舉鄉貢進士,預廷試,未及仕,以所聞濂洛關閩之學教授於城南文筆峰下。”[4]講學之地,實據康熙《安陸縣誌》:“江漢書院,城南文筆峰下,元儒趙複講學於此,今廢。”[5]而中舉時間,不見史料依據,似是陳氏據趙複被俘時間與年齡所作的推測之詞。

元太宗七年乙未(1235),即金朝覆亡後的第二年,蒙古分兵兩路進攻南宋。皇子闊出統兵攻掠荊襄地區,擄人民牛馬數萬北還,趙複亦在其中。

趙複在德安被俘時的情況,姚燧《序江漢先生死生》與《姚文獻公神道碑》皆有生動記載,前文雲:

其歲乙未,王師徇地漢上。軍法,凡城邑以兵得者悉坑之。德安由嚐逆戰,其斬刈首馘動以十億計。先公(姚樞)受詔,凡儒服掛俘籍者皆出之,得故江漢先生。見公戎服而髯,不以華人士子遇之。至帳中,見陳琴書,愕然曰:“回紇亦知事此耶!”公為之一莞。與之言,信奇士,即出所為文若幹篇。以九族殫殘,不欲北,因與公訣,蘄死。公止共宿,實羈戒之。既覺,月色爛然,惟寢衣留故所。公據鞍馬,周號積屍間,無有也。行及水裔,見已被發脫履,仰天而祝,蓋少須臾蹈水,未入也。公曰:“果天不生君,與眾已同禍矣。其全之,則上承千百年之祀,下垂千百世之緒者,將不在是身耶!徒死無義,可保吾而北,無他也。”至燕,名益大著,北方經學實賴鳴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