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獻探研

第二節 郝經的家學特色與思想轉變

字體:16+-

郝經是金元時期較早接受理學熏陶的北方學者,分析他的理學篇章,探究其構建理學體係的內容和特征,應首先了解郝氏家族的為學特色,及在趙複北傳理學影響下,郝經所發生的思想轉變。

一、郝氏家學的主要特點

縱觀郝經的家世和求學經曆,可知作為陵川學者之首的郝氏家族,有著深湛的家學淵源。郝經生於幹戈擾攘的金末,少年時一直處於戰亂之中,十六歲束發,才開始在父親指導下係統學習儒家經典。其後雖逮事元好問有年,“相與論作詩作文法”,[1]也曾先後問學於江漢先生趙複、[2]渾源先生劉祁、[3]關西夫子楊奐,[4]但他的學術淵源,還應該主要是郝氏家學。

靖康之後,宋金對峙,南北長期“聲教不通”。理學在南宋得到極大地豐富和發展,出現程朱理學與陸九淵心學兩大學派,形成理學發展的第一個高峰。而在北方,除少數地區尚有餘緒外,理學已漸失其傳。在學術界占統治地位的,仍是講求章句訓詁的漢唐經學。

郝經祖籍澤州,自北宋起即有理學傳統。“初,澤俗淳樸,民不知學。至宋治平中(1064~1067),明道程先生為晉城三年,諸鄉皆立校,暇時親至,為正兒童所讀書句讀。擇其秀異者,為置學舍糧具親教之。去邑才十餘年,服儒服者已數百人。由是盡宋與金,澤恒號稱多士”。[5]入金後,澤州理學流風尚存。“金源氏有國,流風遺俗,日益隆茂。於是平陽一府冠諸道,歲貢士甲天下,大儒輩出,經學尤盛,雖為決科文者,《六經》傳注皆能成誦”。泰和中(1201~1208),澤州人“鶴鳴李先生俊民得先生(程顥)之傳,又得邵氏《皇極》之學,廷試冠多士,退而不仕,教授鄉曲,故先生之學複盛”。因此,“紹興以來,先生之道南矣。北方學者,惟是河東知有先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