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鍾神秀——景觀美

(二)赤壁與劉公島

字體:16+-

史書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曹操親率20萬大軍進攻東吳。孫權與劉備聯合作戰,在諸葛亮的策劃下,利用曹軍不善水戰之短,在赤壁用火攻大破曹水軍。《資治通鑒》上說,其時,“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溺死者甚眾。”此次戰役是孫劉聯軍以少勝多、以弱克強,奠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基礎。於是,古戰場赤壁就成了人們吟詠感懷的對象。

然而,赤壁的具體位置,卻眾說紛紜。

唐代詩人杜牧寫有《赤壁》絕句:“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裏的赤壁為黃岡(古黃州)城外的赤鼻磯。北宋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時,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前、後《赤壁賦》與《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懷古》詞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雲,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裏的赤壁同樣是指赤鼻磯。兩人的詩詞無疑是把赤鼻磯看作了當年赤壁大戰的戰場。而赤鼻磯四麵石亂山高,岩壁陡峭,顏色赤紅如同火燒,江濤洶湧,翻滾騰躍,地勢險要。但它的地理位置與史書所載不符,所以後人稱之為文赤壁,而把赤壁古戰場稱為武赤壁。

武赤壁到底在何處,史家也有種種說法。現在一般認為湖北蒲圻縣西北是真正的古戰場。《元和郡縣圖誌》上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裏,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南宋詩人謝枋得在《赤壁詩序》中也說:“予自江夏溯洞庭,舟過蒲圻,見石崖有赤壁二字,因登岸訪問父老曰:‘烏林有烈火崗,上有周公瑾廟,至今士人耕地得箭鏃,長尺餘,或得斷槍折戟,其為周瑜破曹軍處無疑。’”另外在蒲圻的赤壁也不斷發掘出與赤壁大戰有關的文物,如東漢時期的銅馬鐙、陶瓷器和箭鏃,沉船上的鐵環、鐵釘,在赤壁金鸞山北坡的東吳磚室墓中,發現諸葛亮設計製造的銅弩機,還有鋼劍、東漢五銖錢、銅鏡、青瓷器等,所以更多的人認定這裏是真正的赤壁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