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心理與測評

三、我國職業心理學的發展

字體:16+-

(一)職業心理學發展概況

職業心理學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是在現代心理學發展起來以後,為適應現代工業發展所帶來的勞動分工精細化以及對人職匹配越來越高的要求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職業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在20世紀50年代,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人與職業的匹配以及人的能力因素與職業的互相聯係上。在我國,與職業心理學相關的引進不算遲,近代科學的先驅者和經濟管理學的倡導者在“實業救國”“科學救國”和“教育救國”的理念指導下,利用留學歐美的有利條件,已經比較及時地而且幾乎同步地引進了科學管理和職業心理學知識。

後來,職業心理學主要由黃炎培等人創立的中華職業教育社來傳播,他們進行了職業測驗和技能測驗的應用,此階段主要對職業心理學進行簡單介紹和實踐職業心理學的基本工作。

隨後,職業心理學的引進進展不大,但與其相關的工業心理學卻一直發展,甚至在一段時期內替代了職業心理學。但是,工業心理學語義狹窄,不僅醫院、政府部門等事業單位沒有包含在內,據我國的三大產業劃分,日益興起的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也包括不進去。因此,職業心理學研究者應該看到,伴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職業心理學需要涉及的領域和解決的問題也應不斷擴充。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為了充分發揮職業心理學的作用,有必要從更大的範圍去定義職業心理學。

因此,我們認為,把職業心理學定義為改善人類行為和促進人類行為效能的科學是合適的。簡單地說,職業心理學是研究人在職業領域活動中的心理現象的科學,即研究人與職業活動相結合時,人與人、人與環境相互作用時的個體心理差異和各種群體心理現象規律的科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