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經驗、困局與出路

走向新境:中國當代文學理論60年[1]

字體:16+-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對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中國來說,是劃時代的事件。它標誌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毛澤東早在1949年9月21日發表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文中明確指出:“全國規模的經濟建設工作業已擺在我們的麵前。”“隨著經濟建設的**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事實上,這個“**”由於受到其後的“階級鬥爭為綱”的路線的影響,並沒有很快到來。人民共和國已經走過60年的曆程,明顯地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新中國成立後十七年時期、“文革”十年時期、改革開放三十年時期。在第一個時期,我們在曲折與艱難中發展,在第二個時期我們在錯誤與失誤中遭遇挫折。最終,在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實現自身的更生,領導全國人民擺脫了“**”的“極左”路線的羈絆,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坦途。改革開放三十年所取得偉大成就令世人矚目,我們終於可以說,人民共和國屹立在世界大國之林,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已經可以翹首期待。文學理論作為一門學科的發展與整個社會的發展同步。它不能不是時代變化的一麵鏡子。文學理論在前30年在曲折中有發展,在失誤中有成績,並最終迎來了新時期30年的轉型、變化與多元的發展。回顧文學理論60年,既是為在這個領域艱難耕耘作出無私奉獻的前輩一個紀念,也是給後來的文學理論研究者提供一點曆史的啟示,看一看中國當代的文學理論的路是如何走過來的。

[1] 發表於《文藝爭鳴》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