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第3版)

第二節 《保衛延安》與《紅日》

字體:16+-

在這時期的所謂“軍事文學”中,杜鵬程的《保衛延安》和吳強的《紅日》是影響較大的兩部長篇小說。

杜鵬程(1921—1991),陝西韓城人,先後在延安的魯迅師範學校和延安大學學習,1949年隨軍進駐新疆,1954年任職中國作家協會西安分會。作品除《保衛延安》外,還有《夜走靈官峽》《在和平的日子裏》等。長篇小說《保衛延安》是較早的一部反映國共內戰中延安保衛戰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出版於1954年。但據作者介紹,從構思到動筆共經曆了四年多,原先是一百多萬字的報告文學,後來幾易其稿,最終才定型為三十多萬字的小說。不過,這種從報告文學到小說蛻變的痕跡在作品中依然時常可見,尤其是在作品的後半部更為明顯。

小說重點塑造了英雄周大勇的形象。在作品中,他是一個不斷成長的英雄:一開始,麵對氣勢洶洶的國民黨胡宗南軍隊,當中共中央決定要從延安撤退時,他從情感上無法接受,認為這是在對敵人示弱,但盡管如此,他還是毅然擔負起掩護中央機關撤退的重大任務;後來,在完成任務之後,他領導的連隊卻與主力部隊失去了聯係,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中麵臨著嚴峻的考驗,他帶領著部隊連續苦戰,疲憊不堪而又饑渴難耐,然而他和他的戰友們卻沒有倒下,而是用驚人的毅力與鬥誌,依然時不時地給敵人以重大打擊。正是在這樣一係列血與火的考驗麵前,周大勇逐漸成長,最後成為一名成熟的指戰員。小說著重凸顯了他沉著、機智、勇敢、頑強的英雄氣概,突出了他的“用特殊材料製成的”的鋼鐵戰士形象。此外,也塑造了他的眾多戰友的英雄群體形象:王老虎平時言語不多,但在戰場上卻如猛虎下山;炊事員孫全厚默默無聞而任勞任怨,為革命事業鞠躬盡瘁;李江國幽默勇敢;馬全有英勇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