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台港文學概況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的台灣文壇,現代主義文學成為主流,鄉土文學逐漸崛起。
自50年代初就在台灣文壇興起的現代主義文學,到了60年代影響進一步擴大。《現代文學》雜誌的創辦和“《現代文學》作家群”的全麵登場,不但通過翻譯將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觀念、重要作家向台灣讀者進行了係統、全麵的介紹,而且這些以台灣大學外文係學生為主的青年作家們還以豐厚的創作實績,參與了台灣現代主義文學基本形態和風貌的構建。白先勇、王文興、歐陽子、七等生等人的小說創作,大多在這一時期走向成熟,《台北人》(白先勇)、《玩具手槍》(王文興)、《那長頭發的女孩》(歐陽子)、《僵局》(七等生)等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均出現在這一時期。獨特的題材,深刻的主題,全新的藝術手法,使他們的作品不但轟動一時,而且對當時的許多大學生和中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中的許多人,就是因了這種影響而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現代文學》作家群”所創作出的具有現代主義色彩的小說和“一刊兩社”作家群所創作出的現代派詩歌一起,共同構成了60年代至70年代初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強大聲勢,並成為這一時期台灣文學的主流。流風所及,就是後來以鄉土文學作家著稱的陳映真、黃春明、王禎和等人,在創作初期也都受到過現代主義文學的影響,創作過現代主義色彩甚濃的作品。隨著這些作家對文學認識的逐步自成體係,他們走出了現代主義文學的籠罩,另辟了鄉土文學的天地。這些作家的成熟作品,如陳映真的《將軍族》、黃春明的《青番公的故事》《鑼》、王禎和的《嫁妝一牛車》等,構成了台灣鄉土文學創作的經典,這些作家(包括稍後的王拓、楊青矗等)以及他們的作品的出現,表明台灣的鄉土文學已經崛起,並從70年代開始成為繼現代主義文學之後,又一個新的文學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