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第3版)

第十二章 作為主潮的“顯流文學”

字體:16+-

第一節 敘事模式與抒情模式

在一整套“**”文學創作規範製約下進行的文學生產,必然帶來相同的敘事模式和抒情模式。如果細分,這時期的“顯流文學”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嚴格遵循“**”文學創作規範的文學,如小說《虹南作戰史》《牛田洋》等;一類是在遵循“**”文學創作規範的基礎上又多少具有點生活氣息和藝術意味的文學,如小說《閃閃的紅星》《海島女民兵》等。但問題的複雜性在於,這類較講究形象性、真實性的作品,又往往將“**”文學創作規範所鑄壓出來的敘事模式、抒情模式及這種模式反映出的精神特征,表現得更為充分。這種模式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第一,以“無產階級英雄人物”與“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的對立為核心的人物倫理譜係的設置。“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塑造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任務”,在“**”時期被提高到了一個最顯要的地位。“無產階級英雄人物”又分“主要英雄人物”和“次要英雄人物”,都是具有“共產主義覺悟”、自覺堅定地執行“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無產階級代表人物”。我們看《金光大道》中的一段描寫[1]:“在東方,移來三個健壯的身影,燦爛的陽光,好像給他們每一個人都披上一件金線繡成的鬥篷。走在頭邊的是黨支部書記高大泉。他一邊走,一邊說,一隻手指指點點,一隻手拿著一個小本子。中間那個是朱鐵漢,懷裏抱著一捆柳木梆子,說話間,從懷裏抽出一根,使勁兒插進地裏。第三個人是老周忠,肩上扛一把小鐵鍁,手上抓著一把鮮嫩的野草。”“高大泉”“朱鐵漢”“老周忠”三位“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地位不同,“高大泉”是最重要的“英雄人物”,“朱鐵漢”次之,“老周忠”居第三位,這可以從他們走的先後順序和行為方式辨別出來。小說為了美化和神化“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用了“燦爛的陽光,好像給他們每一個人都披上一件金線繡成的鬥篷”這樣的神化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