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第3版)

第二節 “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塑造

字體:16+-

“塑造無產階級英雄人物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任務”的最初提法,是1964年江青在《談京劇革命》中提出的“塑造出當代的革命英雄形象”是“首要的任務”。1966年出籠的《林彪同誌委托江青同誌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又將“當代的革命英雄形象”稱為“工農兵的英雄人物”。1969年第11期《紅旗》雜誌刊登了經姚文元改定的《努力塑造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從此,“工農兵的英雄人物”定稱為“無產階級英雄人物”。

將“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塑造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任務”,是由開創所謂“無產階級新文藝”之激進的文化構想所決定的。1963年引燃1964年蔚為大觀的所謂“京劇革命”,開始全麵實施這種激進的文化構想和文化戰略,到1970年左右,“樣板戲”中塑造的“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經過反複修改和精細打磨,總結出了一套固定的創作規範,從而極大地影響了1971年至1978年“主流文學”的創作。不管“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塑造經過了怎樣的權力利用,但對“**”文學創作規範的嚴格遵循卻是一以貫之的。事實上,1976年10月江青一夥被捕以後,一直到1978年,對“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塑造依然是文學創作的“根本任務”。隻不過這時候的很多“無產階級英雄人物”,一改過去所謂“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政治標簽,又變成了反抗所謂“四人幫”的闖將。從1963年至1978年,“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塑造被提到最重要的位置,“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塑造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學現象,對它的認識和評價是這一段文學史不應繞過去的命題。

“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特征之一是在形體上高大英武,在精神狀態上對階級鬥爭動向敏銳警惕、正氣凜然、鬥誌昂揚。如敘事詩《團結勝利曲》寫1967年所謂“一月風暴”中的“無產階級英雄人物”黃鬆:“火紅的戰旗/紅光裏/挾著閃,裹著電/一隻隻袖標/金字中/甩驚雷,卷風濤//風雷電閃中,黃鬆多英豪/身強似鐵塔/濃眉似劍削/炯炯的目光嗬/威懾敵膽震魔妖”[16]。為了在形體上和精神氣質上將“無產階級英雄人物”描寫得不同凡響,有時要進行神化修辭,如《使命》中對“無產階級英雄人物”楊青誌的描寫:“嗬,他臉上的神色是那樣激動,那樣的莊重。從他那雙深沉的眼睛裏射出的兩道明亮的光,仿佛能射透茫茫夜幕,看到千裏萬裏之外……”再如《創業》中對“無產階級英雄人物”周鐵杉的描寫:“磨盤那樣大的殷紅的落日,掛在地平線上,從遠處看去,正好與井架疊在一起,像是落在鑽台上。井架和人影都成了暗紅色,人也似鋼鐵鑄成的一般。身負重傷的周鐵杉像是站在巨大的紅日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