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第3版)

第五節 台灣散文

字體:16+-

這一時期台灣的散文創作,代表作家有王鼎鈞、張曉風、三毛等。

王鼎鈞(1925— )的散文作品有《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碎琉璃》等20餘種。王鼎鈞的散文,在廣泛的題材領域(曆史、家族、社會、人生)裏,注重對人性的思考和挖掘,這種思考和挖掘主要借助兩種方式進行:一為充滿哲理的直接議論,一為以人物、故事為經緯編織出人性或善或惡的圖案。前者以《開放的人生》為代表,後者則在《碎琉璃》中有著突出的體現。在藝術上,王鼎鈞不但在散文的各類體式(小品、雜文、散文詩、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上均有實踐,而且時常進行不同文類的嫁接(以小說手法寫散文,將散文予以詩化),努力營造別致的效果。在語言風格上,王鼎鈞的散文文字幹爽,內勁深厚,平實中包蘊著智慧,流利中隱含著跌宕,堪稱名家。

張曉風(1941— ),出生於江蘇銅山,1949年赴台,畢業於東吳大學中文係,一直在大學任教。散文作品主要有《地毯的那一端》《愁鄉石》《步下紅毯之後》等。或許是身為女性又是來自大陸,對愛情的向往歌頌、對婚姻的憧憬讚美和對大陸故鄉文化的深情追憶,構成了張曉風散文創作的基本主題。《地毯的那一端》寫出了一個心中漲滿愛情的女性的幸福和期待——幸福的愛情即將獲得一個圓滿,期待和愛人“同去采擷無窮的幸福”的願望就要實現,在地毯的那一端,心愛的人正在等“我”。《許士林的獨白——獻給那些暌違母顏比十八年更長久的天涯之人》,通過對傳說中許仙和白素貞之子許士林尋母的心路曆程的“記錄”,歌頌了時空阻隔不掉的母子深情——考慮到海峽兩岸分離狀態導致了無數母在大陸而子在台灣的事實,這篇有感於母子情深的散文就含有了對大陸的思念和呼喚之情,文中兒子對母親的追憶和祭拜,也就可以對應到身在台灣的兒子對留在大陸的母親的遙思,更何況,大陸本身就含有“母親”的象征意味。將神話“故事”與鄉國之思融合得如此不落痕跡,手筆不凡。除了構思巧妙、想象豐富、形象生動、情感細膩之外,張曉風的散文語言尤具特色,她的文字組合是柔媚的、靈動的,但由這些文字連綴起來的文氣卻是剛勁的、利落的,自有一股“颯爽英姿”的“豪氣”,餘光中對張曉風散文“亦秀亦豪”的概括,[13]是極其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