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第3版)

第二節 巴金、楊絳、陳白塵

字體:16+-

巴金的《隨想錄》在當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隨想錄》共收150篇散文,寫作時間始於1978年12月,終於1986年8月,曆時8年。《隨想錄》是巴金“一生的總結,一生的收支總賬”。150篇文章,皆為有感而發,文筆樸實,直抒胸臆,晚年巴金的真誠和良知閃爍在字裏行間。懷念一條小狗的《小狗包弟》也是其中的名篇。《隨想錄》雖題材廣泛,但有一個中心點,即對“**”的反思。堅定不移地主張對“**”進行徹底的反思和清算,是晚年巴金最值得稱道之處,而他本人則是在“**”後最早地公開反思和清算“**”者之一。巴金以“隨想錄”的方式反思和清算“**”,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沒有把自己看作單純的受害者,而是對自己的軟弱、幼稚和奴性進行了冷峻的解剖,並為自己的過錯作了真誠的懺悔。在自己身上挖掘“**”的根源,和強烈的“懺悔意識”,是《隨想錄》贏得高度讚譽的重要原因。寫於1986年6月的《“**”博物館》,也是《隨想錄》中最有影響的文章之一。在文章中,巴金倡議建立“**”博物館:“建立“**”博物館,這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我們誰都有責任讓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牢記十年慘痛的教訓。……用具體的、實在的東西,用驚心動魄的真實情景,說明二十年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讓大家看看它的全部過程,想想個人在十年間的所作所為,脫下麵具,掏出良心,弄清自己的本來麵目,償還過去的大小欠債。沒有私心才不怕受騙上當,敢說真話就不會輕信謊言。隻有牢牢記住‘**’的人才能製止曆史的重演,阻止‘**’的再來。”不管巴金的倡議最終是否能變為事實,這倡議本身都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

也應看到,《隨想錄》中的文章,在思想深度和文學價值上是並不平衡的。總體上說,《隨想錄》的巨大影響和廣受稱譽與它的真實藝術價值之間,有著某種程度的落差。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落差也將消失,人們對它的評價也會越來越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