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第3版)

第二節 新時期話劇

字體:16+-

新時期話劇在現實主義內容和新的表現形式兩方麵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前者不僅表現於對客觀生活的真實描寫,而且走向了對內在心靈的深入揭示。話劇新形式的探索,不僅是形式發展本身的要求,而且是真實地揭示人的內在心靈這個現實主義新課題的要求。在具有深刻現實主義內容的作品中,往往同時創造了超越傳統現實主義的文學和舞台表現形式;在探索新形式的作品中,也往往會具有現實主義的深刻內容。這是新時期話劇的可貴特征。

《假如我是真的》(沙葉新、李守成、姚明德編劇,1979)和《WM(我們)》(王培公編劇,1985)因其對現實“問題”的真實揭示與對青年人精神狀態的藝術反映走在前麵,引起了超越話劇藝術本身的極大爭論,最後不得不終止演出。《假如我是真的》描寫農場“知青”李小璋為達到返城目的,冒充某中央首長的兒子,巧妙地利用權力網內各色人物的利益需求,很快達到自己的目的,但終以詐騙罪被送上法庭。劇名表達了滲透全劇的濃厚的“問題”意識,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對利用特權“走後門”不正之風的普遍不滿。李小璋被捕的一場戲,被安排在果戈理的《欽差大臣》演出劇場的觀眾席中,這種故意混淆藝術與生活的界限和公然宣示該劇與《欽差大臣》承繼關係的做法,也是非常符合全劇主旨的。《WM(我們)》以“冬”“春”“夏”“秋”四章描寫了一群“知識青年”從“**”中下鄉“插隊”到“**”結束後回城和在“改革開放”年代遭際各不相同的生活與心靈狀態,既表現了他們的友誼、愛情、理想和奮鬥,也表現了他們的自私、背叛、失落和頹喪。全劇沒有完整的情節,立足於表現不同生活背景下的不同人物在那個特定年代各自的內心生活,從而折射出“**”的荒謬及其對人的扭曲。為了表現內在心靈,在舞台上采用了啞劇、模擬動作、慢動作等多種非寫實的表演手法。這種內心的直接宣泄方式使它比較接近表現主義的戲劇風格。《WM(我們)》一般被看作“探索”戲劇,但是文學和舞台新形式的創造並不是它產生巨大影響的主要原因,重要的是這些新形式所記錄和表現的一代人真實的精神痛苦與掙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