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名篇導讀

三、戲曲鑒賞的方法

字體:16+-

我們今天所說的古典戲曲鑒賞,不是指欣賞舞台演出,而是針對流傳至今的文本形態,也就是劇本。劇本在寫作當時,與演出有著密切的關聯,但時過境遷,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則是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在鑒賞戲曲文學時,古人的戲曲鑒賞理論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教化論、至情論、境界論及聲律論,是古典戲曲理論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它們從不同角度為我們提供了進行戲曲鑒賞的著眼點。我們對古代戲曲文學的鑒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

首先,把握主要的矛盾衝突。矛盾衝突是戲曲的核心,所有的戲曲都必須靠矛盾衝突去推動情節發展,並在情節推進過程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在鑒賞戲曲文學時,我們一定要分析戲中矛盾衝突的設置是否合理、準確,情節布局是否充滿曲折跌宕的戲劇性。所謂合理和準確,就是要求矛盾衝突有連貫性和邏輯性。矛盾衝突的發展一般都是互為因果,有著密切依存關係的。沒有前麵的鋪墊,後麵的發展會使人感到突兀,甚至不能接受。因此我們看戲時一定要留意上一段是否為下一段做準備,下一段是不是上一段的繼續和發展。戲曲的劇情要曲折跌宕,一波三折,才能引人入勝。平鋪直敘,是戲曲的大忌。

其次,關注戲曲中的懸念和意外。戲曲演出能否成功,懸念的設置十分重要。所謂懸念,就是利用觀眾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命運的關切所產生的期待心理而在劇中設置一些懸而未決的矛盾現象。戲劇懸念安排得好,能造成觀眾的緊張感,使他們集中注意力關注劇情的發展,從而達到心理滿足的欣賞效果。一般來說,懸念在一出戲中應該形成得越早越好,這樣可以一下子抓住觀眾的情緒,能很有興趣地將戲繼續看下去。隨著戲曲情節的發展,懸念也要發展,往往在戲中形成第一個懸念後,還有第二、第三個懸念,隨著觀眾對劇中人物命運關注的加深,後來的懸念,不僅要進一步引起觀眾的好奇,而且要有更濃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