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北朝小说
王子猷居山阴①
《世说新语》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②,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⑤。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⑦。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字子猷,性孤高,好竹。曾任东晋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本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②左思:西晋初年著名作家,字太冲,临淄人。左思有《招隐》诗:“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岗,丹葩曜阳林。”
③戴安道:戴逵,字安道,博学能文,隐居不仕,是王徽之的朋友。
④剡:地名。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南。
⑤就之:前往拜访他。就:到。
⑥经宿:历经一夜。
⑦造门不前而返:到了门口没有进去就往回走。造:到,至。
【评析】
《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主要记述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与现代小说不同的是,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采撷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零星片段来记述人物的言行,一般只用数行文字,短的只有三言两语,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世说新语》的成就在于,它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作品中对魏晋士人言行的记述,充分地展示了魏晋士人所特有的不慕功利、纵情任性、潇洒飘逸的风度。这就是后人所说的魏晋风度。
这种风度在对王徽之的记述中表现得格外突出。王徽之作为东晋名门贵胄,身居显位,又负一时才名。虽然《世说新语》中关于他的记载并不算多,但雪夜访戴的故事却极其经典,几乎成了魏晋风流的典型代表。
这段故事虽短,却颇具波澜。王徽之的行为似乎总是出人意表:在大雪之夜醒来,竟然不惧寒冷而开室酌酒;因雪景诗而思念戴逵,竟然能够立即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宿来到朋友门前,竟然又不入而返。这一连串的出人意表,在故事的最后得到了解释:“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原来在其中牵引着王徽之行为的,正在这个“兴”字。“行”与“返”,都出于“兴”,也可以说“行”与“返”本身就是目的。这是何等的洒脱,又是何等的自在,何等的随性而为!
全文文字简洁又含蓄凝练,寥寥几笔,就将王徽之放诞、率真、适意、不计得失的魏晋风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千载之下犹且令人神往不已。
【辑评】
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相关资料】
张斗和:《子猷访戴》,《语文月刊》1996年第11期。
宁稼雨:《〈世说新语·雪夜访戴〉赏读》,《名作欣赏》2011年第7期。
王蓝田性急①
《世说新语》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箸刺之③,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④,又不得,瞋甚⑤,复于地取内口中⑥,啮破即吐之⑦。王右军⑧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⑨,犹当无一豪可论⑩,况蓝田邪?”
【注释】
①王蓝田:王述,字怀祖,东晋人,袭封蓝田侯,官至散骑常侍、尚书令。本篇选自《世说新语·忿狷》。
②鸡子:鸡蛋。
③箸(zhù):筷子。刺:探取,夹取。
④屐:古人穿的一种木制鞋,鞋底由木齿支撑。蹍(niǎn):踏,踩。
⑤瞋(chēn):眼睛圆睁着。
⑥内:通“纳”,放入。
⑦啮破:嚼破。
⑧王右军: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曾官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⑨使:假如。安期:王述的父亲王承,字安期,当时颇有名气。
⑩豪:同“毫”。可论:可取之处。
【评析】
《世说新语》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常常在微小的生活细节中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本文就是一篇刻画人物性格的精品。通过王蓝田吃鸡蛋这样一件日常琐事,即把他性急易怒的暴躁性格表现得十分传神,使人过目难忘。
王蓝田仅仅因为没能用筷子夹起鸡蛋,便勃然大怒,将鸡蛋扔到地上。又因为看到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他便走下坐榻,要用脚去踩。然而鸡蛋滑溜,老是踩不住,更是让他怒火中烧。更为可笑的是,王蓝田最后索性把鸡蛋从地上捡起来,放进嘴里狠狠咬破再吐出来。其实,不过是一枚鸡蛋而已,何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吃鸡蛋如此,做其他事可想而知。由此可见王蓝田性急易怒的典型性格。
这个不足百字的小故事,写得波澜起伏,生动传神。作者采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刺、掷、蹍、啮、吐”以描写人物行为,又用“怒、瞋”等词刻画人物神态,并在这些行为和神态中反映出王蓝田怒气的不断升级,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一个急性子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
【辑评】
(王)述清贵简正,少所推屈,唯以性急为累。
——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
《世说新语》今本凡三十八篇,自《德行》至《仇隙》,以类相从,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止缪惑,亦资一笑。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相关资料】
裴登峰,张立华:《古代文学中的两个“急性子”》,《名作欣赏》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