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是缺少了高老太爺與覺慧的《家》的翻版,不過覺慧的工作基本上由覺民加以代替。覺民繼續與琴談戀愛,克安、克定與陳姨太在爭鬥中繼續著他們的惡行,但覺新的悲劇卻更加深重了。他又愛上繼母哥哥的女兒蕙,蕙也愛表哥覺新,但她的父親周伯濤硬要把她嫁給鄭家品貌皆劣的少爺鄭國光,又使覺新痛失愛人。覺新的兒子海臣也染病而死。蕙在重複比梅芬還慘的命運,在病中鬱鬱而死。高家的新一代淑英、淑華、淑貞在成長,淑英本是與淑華一樣愛說愛笑的女孩,要將她嫁給陳克家的二兒子陳文治卻使她悲愁不已,她甚至想過學鳴鳳跳湖。覺民與琴決定幫她脫離家庭,海臣與蕙的死幾乎擊垮了覺新,使他在痛苦中發生轉變,他支持覺民的計劃。最後淑英在劍雲的陪伴下,逃出家庭到上海投奔三哥覺慧。小說的尾聲是淑英給琴的關於“春天是我們的”的信。
從《滅亡》到《寒夜》,巴金的中長篇小說是越寫越好。他寫《秋》離寫《家》的時間已是九年,又是集中時間一氣嗬成的,藝術上有所進步是合理的。不過,過於強調《秋》與《家》《春》的差異並不符合文本的實際。《秋》還是那些青年男女的愛恨情仇以及老一輩的鉤心鬥角,而且青年男女的愛恨情仇所占篇幅仍然超過老一輩的鉤心鬥角,覺民參與的團體還在傳播《蘇菲亞傳》《紅潮》《自由鍾》《五一運動史》等書,演出《夜未央》,這都表明在《秋》中“不成熟的革命行動”在繼續。然而《秋》確實已沒有《家》裏麵那種幼稚的新文藝腔,觀察與描寫也較深刻,但《秋》也缺少《家》的戲劇性與衝擊力,因而沒有必要像夏誌清那樣為了肯定《秋》而竭力貶低《家》。在激流三部曲中《春》是較弱的,《家》與《秋》各有特點,這個三部曲成為現代中國家族小說最長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