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之前,路翎最有名的小說是《饑餓的郭素娥》,篇幅最長的小說是《財主底兒女們》,最被忽視的小說是《燃燒的荒地》。因為《饑餓的郭素娥》出版於抗戰勝利之前的1943年,那時候不但胡風推崇這部小說,而且邵荃麟等人將其推崇為中國新現實主義文學中放出的一道鮮明的光彩。1948年《財主底兒女們》出版時,盡管胡風的評價更高,但左翼文壇的主流已開始路翎的小說進行批判。當《燃燒的荒地》在1950年出版之後,幾乎完全淹沒在左翼批判的洪流中。路翎是長篇小說的大師,他的短篇小說不如中篇小說,中篇小說不如長篇小說。他的中短篇小說無法與《財主底兒女們》《燃燒的荒地》相提並論。
路翎很多短篇小說都是描寫礦區工人的悲慘生活的。《饑餓的郭素娥》一開頭,就寫強悍美麗的農家女郭素娥與礦區工人張振山私通。郭素娥因饑餓逃荒遇匪,與父失散而被劉壽春收留。當張振山得知劉壽春是不爭氣的鴉片鬼就哄他下礦井賺錢,以便自己可以同肉體和精神雙重饑餓的郭素娥私通。然而張振山並非一般的工人,而是殺過人上過刑場的憎恨社會的流浪漢,他不想讓一個女人纏在腰帶上,郭素娥卻讓張振山帶她遠走高飛,由此他們的愛便成為帶有對立衝突的毒辣之愛。張振山能容忍她的鴉片鬼丈夫而沒有帶郭素娥遠走高飛,卻提防著農民礦工魏海清對郭素娥的染指。劉壽春發現奸情後,招來保長與打手黃毛嚴刑拷打郭素娥。張振山火燒劉壽春後遠離,托魏海清照顧郭素娥,但郭素娥已被火鏟與黃毛的強奸折磨致死。魏海清從怯懦中走出來成為與黃毛等惡徒鬥爭的人,卻被黃毛打死。小說通過郭素娥與張振山表現了人民原始生命力的跳躍。
也許胡風對魯迅傳統的執著感染了路翎,路翎意識到《饑餓的郭素娥》對原始強力與個性解放的描繪,壓倒了古國更根本的一麵即在魯迅作品中所表現的。所以他在中篇小說《羅大鬥底一生》中試圖刻畫一個阿Q式的人物。很多人將羅大鬥當成是阿Q的轉世再現,甚至他被抓壯丁後自殺前所夢見的狼,也是阿Q臨被槍斃前看見狼的再現;但是狼給阿Q的隻是恐懼,給羅大鬥的還有力量。因而這兩篇小說的最大差異,恰恰是魯迅通過反語與幽默同Q拉開了距離;然而善於肉搏人生的路翎很難與他筆下的人物拉開距離,他似乎也在與羅大鬥一起受難。羅大鬥時而非常卑劣,但時而卻又厭棄這種卑劣;他偷人家的剪刀,卻又向人家懺悔。他對於仇恨著的母親與愛戀著的周家大妹,都有這種複雜的二元態度,所以他可以與母親相抱哭泣,也可以虐待周家大妹。阿Q不會像羅大鬥那樣撞石而死,因為阿Q連那種恥辱感與挫敗感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