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簡明教程

第三節 各類創作的成就及其特點

字體:16+-

一、小說

(一)在“十七年”時期的文學創作中,小說無疑是各種體裁中最為發達的。

“十七年”時期的小說,總體來說是一種革命曆史和現實的史詩性敘述,共和國政治的曆史認同和合法性訴求,通過小說這種時間性敘述得以很好地展現。革命現實主義在小說創作上表現得非常突出,培養革命和革命家的“典型環境”,蘊含了曆史的必然性;小說一般都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人物”——革命英雄人物的成長曆程,並最終將這種成長導引到“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高度。

這一時期小說從表現內容看,主要有兩種類型。

“革命曆史小說”。它主要采取回溯敘述的方式,在想象中演繹中國紅色革命的曆史,以回答紅色革命政權的曆史“由來”與合理性問題,此類作品數量眾多。主要作家有梁斌、曲波、姚雪垠、歐陽山、吳強、楊沫、峻青、楊益言等。《青春之歌》(楊沫)和《三家巷》(歐陽山)等主要講述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或工人知識分子的曲折的成長曆程;《紅旗譜》(梁斌)則形象化地展示了農民朱老忠從複仇農民成長為革命者的蛻變;《黎明的河邊》(峻青)、《林海雪原》(曲波)、《紅日》(吳強)和《保衛延安》(杜鵬程)等則以真實的國共戰爭曆史為背景描繪了正麵戰場或剿匪的戰鬥圖景;《紅岩》(羅廣斌、楊益言)、《野火春風鬥古城》(劉知俠)則以革命者地下鬥爭的驚險故事,張揚理想情懷;而《苦菜花》《報春花》《迎春花》(馮德英)、《新兒女英雄傳》(袁靜、孔厥)、《敵後武工隊》(馮誌)、《鐵道遊擊隊》(劉知俠)和《呂梁英雄傳》(馬烽、西戎)等則大都講述共產黨遊擊隊的抗日反奸的故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瑪拉沁夫的《在茫茫的草原上》(上部,後改名為《茫茫的草原》)、李喬的《歡笑的金沙江》、陸地的《美麗的南方》、烏蘭巴幹的《草原烽火》、李根全的《老虎崖》等作品,有意識地表現少數民族如蒙古族、彝族、壯族、朝鮮族等族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坎坷曆程,成為這一時期“革命曆史敘事”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由於這些小說敘事對象的民族文化和曆史的特殊性,在革命鬥爭的主線中融進了民族的、宗教的和風俗的等等因素,更顯出豐富與多彩。這些小說主要敘述中國紅色革命的曆史,塑造革命的英雄人物,宏大的曆史敘事和崇高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其主要特征。其中,《青春之歌》因為涉及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成長,曾引起很大的爭議。《在茫茫的草原上》也引發了關於如何正確地認識與描寫民族之間尤其是漢民族與少數民族之間關係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