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簡明教程

第四節 “新生代詩歌”

字體:16+-

“新生代詩歌”又稱“後朦朧詩”、“第三代詩”或“實驗詩”,是繼“朦朧詩”後出現的又一股新的詩歌潮流。其主要代表詩人有韓東、於堅、翟永明、徐敬亞、默默、多多、萬夏、楊黎、李亞偉、馬鬆、楊克等。他們的詩歌理論新異而駁雜,流派、團體不斷湧現。為了超越“朦朧詩”的詩歌範式,他們極力推崇反崇高、反優雅、反文化和反語言等詩歌理論,主張詩以平民化的視角、粗鄙的意象、客觀冷靜的抒情姿態、口語化和粗俗化的語言以及憤世嫉俗的反諷修辭,呈現庸常生活中人內心的孤獨感、焦灼感、荒誕感與失落感。

1982年之後,雖說“朦朧詩”的論爭仍在繼續,但“朦朧詩”的創作潮流已漸趨衰退,而且當時許多“朦朧詩”詩作僅僅是對北島和顧城詩歌的簡單模仿和複製,不但詩歌裏充斥著偽飾的情感,而且形式上也缺少持續革新的努力。另外,“朦朧詩”一方麵出現了被過早“經典化”的跡象;另一方麵也遭遇了自我突破的困境,這些現象引起了一批60年代出生的青年詩人的不滿和擔憂,於是他們對詩歌展開了一係列的“反叛”和“超越”行動。

1982年一些詩人提出“打倒北島”口號後,他們開始有意顛覆“朦朧詩”所形成的詩歌書寫模式,創作一種有別於“朦朧詩”的“新的詩歌”,這些詩歌在詩學理念和藝術形態上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1984年以後,“新生代詩歌”創作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具體表現在當時出現了大量帶有實驗性的詩歌社團和各種自辦(自印)的詩刊、詩報和詩集,同時還出現了許多由詩人的“結社”寫作方式而形成的社團和詩群體,這些社團(詩群)主要有南京的“他們文學社”,上海的“海上詩群”,四川的“新傳統主義”、“非非主義”和“莽漢主義”等。1986年《深圳青年報》和《詩歌報》聯合舉辦了“中國詩壇1986現代詩群體大展”,並介紹了60餘家“詩派”,這些“詩派”由100多位“後崛起”詩人組成。如此眾多的“詩派”和“社團”,有效地推動了“新生代”詩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