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探索劇”是體現了新啟蒙文學中話劇發展發生了質的嬗變的劇作。其主要作家作品有馬中駿等人的《屋外有熱流》、劉樹綱的《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陶駿等人的《魔方》、王培公的《WM(我們)》、沙葉新的《孔子、耶穌、披頭士列儂》、劉錦雲的《狗兒爺涅槃》、楊健等人的《桑樹坪紀事》等。“探索劇”主要接受西方現代話劇觀念,淡化人的行動的客觀真實性,消解傳統的戲劇性、戲劇衝突,用各種非現實的方式重在表現人對世界與人自身的觀念性理解及心理世界、情感世界,但在結構的散文化、開放性及細節的真實性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茶館》對這些作品的深刻影響。
教學建議
1.參閱摘要,觀看《狗兒爺涅槃》《桑樹坪紀事》,分析其思想內涵和藝術手法之特色。
2.以拓展練習2為主題,進行討論。
精讀作品
馬中駿:《屋外有熱流》
劉錦雲:《狗兒爺涅槃》
楊健等:《桑樹坪紀事》
評論摘要
1.新時期話劇探索實踐表明,要建立話劇的“假定性”,首先就要破除舞台的“幻真性”。突破古典戲劇“三一律”的束縛,戲劇不再嚴格地與現實生活同步,而是超越時空,虛實結合,實現舞台時空的自由調度和靈活轉換。戲劇應該表現一段生活,但不一定模擬完整的情節。所謂情節,也不一定是指故事單元。可以是實事,也可以是虛擬,虛實可以結合在一起。就像中國戲曲的表演方法,以寫意、象征、抒情、歌唱等特征超越現實生活形態。1986年陶駿創作的話劇《魔方》,打破了話劇的常規模型,由九個表演形態完全不同的小戲組成。或話劇,或啞劇,或時裝表演,或單口相聲,或舞蹈,或演講,根本不存在情節的邏輯關聯,也沒有貫穿全劇的人物。隻有一個“主持人”,這個“主持人”最初竟然是劇作家自己。他台上台下、戲裏戲外、裏外穿插、自由走動,不僅連綴了9個戲劇片斷,而且成為觀眾與演員之間溝通的橋梁,實現了探索戲劇家最推崇的觀演之間的直接交流。上世紀90年代的先鋒戲劇家們又發展了這種戲劇組合手段,甚至超越了以故事情節為特征的邏輯表述,而尋找非邏輯、非因果、非秩序的戲劇組合。他們解構傳統、反叛經典,可說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林兆華把契訶夫的《三姐妹》和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嫁接成《三姐妹·等待戈多》;孟京輝根據中國街頭劇與德國劇作家畢希納的經典名劇改編合成《放下你的鞭子·沃伊采克》,就是以一種獨特的戲劇視野和全新的戲劇感覺去體驗戲劇組合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