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前期禪學史

第三節 六祖的思想風範

字體:16+-

前文對六祖的生平曆史和《壇經》主要版本作了考釋,在此基礎上,將進一步探討六祖的思想和說法宗旨。根據前文,《壇經》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即大梵寺說法,集中體現了六祖的思想和宗旨,且諸本基本一致,下麵即以此為材料對六祖思想進行探討。另外曹溪原本是諸本中時間最早、內容最翔實、文字最好的一種,因此亦以此本為主要依據揭示六祖的人格、風範和宗旨。

六祖是一個自悟玄機的非常之人,在得五祖正式傳法前就已對佛法有了相當深刻的理解。一聞人誦《金剛經》便開始悟道,表現了他的天生利根,繼而辭親遠行以求道,更表現了他對佛教堅定不移的信心。從初見五祖時的佛性問答上,可以看到六祖對人人本具之佛性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故受到五祖的器重。而這一時期他的佛學思想的集中體現,便是他的傳法偈語。此偈語是六祖思想發展史上的關鍵,一方麵是他前期思想的展現,同時又是他得法的根據,是他建立自己的新思想的起點。

根據上文對《壇經》的考證,偈語之真假已不待說明。但不少人認為偈語是後人偽托,且諸本所載偈語有小異,更添疑惑。今先考證一下偈語之真假。五祖令門人作偈明心,以傳衣缽。時神秀為上座,其他弟子自知弗如,故不敢作。因此隻有神秀、惠能二人之偈。敦煌本神秀偈雲:“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惠能偈有二,一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台。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二雲:“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兩卷本神秀偈“有”作“染”,惠能偈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曹溪原本神秀偈雲:“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惠能偈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