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務

第七節 皮爾斯的“此時此地”的人的模式

字體:16+-

1936年,43歲的精神分析家皮爾斯(1893—1970)出席在捷克斯洛伐克舉行的心理分析學年會。皮爾斯十分激動地帶著自己撰寫的有關精神分析的論文,渴望得到好評並能見到弗洛伊德。但事與願違,他的論文並沒有得到認可,他的新觀點不受傳統的精神分析學界歡迎,而最大的打擊來自弗洛伊德本人。當皮爾斯告訴弗洛伊德自己為了見到他從南非遠道而來時,弗洛伊德卻答道:“你什麽時候回去呢?”皮爾斯感受到羞辱和憤怒。他下決心:“我將向你表明,你不能這樣對待我。”這次會見在皮爾斯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從前被壓抑的對精神分析的懷疑和疑慮清晰地顯露出來了。自此,他從一個“平庸的心理分析主義者”(他的自稱)變成一個新的治療方式和人生哲學的積極倡導者。他下決心擺脫自身以外任何來源的支持,不再依賴他以前曾經使用過的精神的、道德的和智慧的體係。他認為:“我必須對於自己的存在承擔一切責任。”這種認識是他的格式塔療法(Gestalt therapy)的本質。

隨後幾年間,皮爾斯脫離了作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家的專業身份,而且也擺脫了由於事業成功而享受的有保姆、傭人、室內網球場、遊泳池、溜冰場的奢華生活。正像他所說的:“我已被古板、高雅的公民的一切裝飾鎖住了:家庭、房屋、傭人、賺比我需要的更多的錢……我隻是通過我的惡意和反叛解脫我自己”。他走上了與妻子不同的道路,他成了魯莽和易激動的人。他沉溺於攝影和遊玩,形成了他的理論和療法。他的基本觀點總結在他的“格式塔祈禱文”中。

我幹我的事,而你幹你的事。

我在這個世界上不實踐你的願望,

而你在這個世界上也不實踐我的願望。

你是你而我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