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務

第二節 多動症

字體:16+-

兒童多動症(hyperkinetic syndrome)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綜合征。是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兒童,具有與年齡不相符的注意力集中困難、行為衝動性和活動過度的特點,因而學習困難、學習成績及社會適應能力差。過去曾稱為輕微腦功能障礙(縮寫MBD),近年美國精神病學會又稱其為注意力不足症(ADD)。這類患兒長大後,多動症狀可逐漸減輕或消失,但其違法行為、教育困難、病態人格等精神障礙仍高於常人。

由於診斷標準的不同,各地發病率差異很大,國外報道在學齡兒童中的患病率為4%~20%不等,我國患病率在1.3%~13.4%之間。其起病始於學齡前,但能確診者多為學齡期,約占全體小學生的1%~10%。男多於女,其比例4∶1~9∶1。

一、致病原因

多動症的病因,目前有各種假說,真正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但多數學者確信多動症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病因中有生物學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在病例中體現為各有側重或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

該症由於在兒童心理障礙中發病率較高,對正在成長中的兒童的學習、社會適應能力的不良影響較大,因而引起廣大教師、家長的注意。下麵列舉的一些原因作為參考。教師、家長應盡量設法避免或減少不良因素,預防兒童患多動症。

(一)遺傳因素

研究表明,患兒的父母、同胞和親屬中患本病或其他精神疾病者比例明顯高於對照組,孿生子研究發現單卵雙胞胎的多動症同病率達100%,而異卵雙胞胎的同病率僅占17%。

(二)腦部器質性病變

能引起多動症的腦部器質性病變包括產前、產時、產後缺血、缺氧引起的輕微腦損傷,如難產、早產窒息、顱內出血或宮內發育不良;生後有腦外傷,高熱驚厥、腦炎、腦膜炎、癲癇、一氧化碳中毒史者。腦電圖功率譜分析發現,多動症患者異常率明顯高於對照組,提示本症的發生確實有生物學基礎。但多數學者認為本症的主要病因並非腦器質性病變,而可能與腦內神經遞質代謝異常有關,如多巴胺、β烴化酶(DBH)偏低造成去甲腎上腺素減少,而多巴胺遞質不足又與基因遺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