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務

第六節 癔症

字體:16+-

癔症(hysteria)或稱歇斯底裏,是由心理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類神經心理障礙。多數突然發病,出現感覺、運動障礙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或短暫的心理異常。這些症狀可因暗示發生、加重、減輕或消失。這些症狀常不能查見相應的器質性病變。

癔症的發病率和症狀表現隨時代和環境的演變而改變。我國同其他國家相比,該病的患病率(20世紀30~50年代常見的癔症性癱瘓或抽搐)已大為減少。

一、致病原因

癔症常在特殊性格的基礎上,由於急劇的或持久的心理緊張刺激的作用,以及其他因素的參與而發生。心理因素包括暗示和自我暗示。

(一)癔症患者的性格特點

1.高度的情感性和情感的易變性

表現為情感活躍、生動,但膚淺、幼稚。情感強烈帶有誇張和戲劇性色彩,被稱為“偉大的模仿家”。容易從一個極端轉向另一個極端。對人對事的判斷完全憑一時的情感出發,常隨情感的變化而變化,最易感情用事。

2.高暗示性

患者很輕易地接受周圍人的言語、行動、神態變化的影響。

3.高度顯示性

表現自我中心,好當眾表演,過分誇耀自己的聰明、才華,希望得到大家的讚賞或注意。癔症患者好惡作劇,以吸引別人的注意。

4.幻想豐富

患者特別富於幻想,幻想豐富、內容生動、鮮明。又由於高度情感性的影響,往往讓人難以分辨幻想與現實的界限,給人以說謊或偽裝的印象。

(二)心理緊張刺激

急劇的緊張刺激,如地震、水災、親人突然死亡;持久的心理衝突帶來的緊張,如強迫婚姻、遇到被人誣告和非難等有傷自尊心和有侮人格的事;工作不順心、夫妻不和、鄰裏糾紛、同事不睦等均可成為致病的社會因素。

由心理刺激引起的驚恐、氣憤、委屈、悔恨、憂慮等情緒,尤其是憤怒和悲哀等情緒,得不到表達,成為導致癔症發生的重要心理因素。以後的發病,可因聯想到初次發病的情境或經受相似的情感體驗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