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南方丝绸之路:云南茶马古道音乐文化研究

二、保存现状之思考

字体:16+-

图6-11 茶马古道重镇——中甸 摄影:张士吉

综观云南段内茶马古道的保护,开局良好,问题不少。但值得肯定的是,人们对茶马古道的保护,大多是出于自觉和主动的行为。综观这几种保护方式,也都相对的直观、便捷。一方面,无论是博物馆式的参观方式,还是旅游线路的体验方式,都可以使大众在身心得到放松、休闲之余,最大限度地了解茶马古道的历史。而从另外一方面来看,笔者认为,茶马古道留给后人的绝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那些算盘、账本、头铃、搬运货物的竹筐,也不仅仅是那一条条标有马蹄脚印的古道线路。茶马古道留给后人的,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气概,这些都应该在保护工作中被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重视。

第一,茶马古道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茶马古道上,从人文角度来看,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和谐共处;从赶马要求来看,它要求马帮必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团结合作、诚实守信、勇往直前、永不言输;从实现的目标来看,他要求兼顾个人与马帮利益的最大化。而在这些要求中,最根本,最首要的就是要求人、马、物安全,这三者的高度一致,要求马帮必须勤劳、吃苦、合作、忍耐,而这些要求,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保护中必须突出这点,把它作为保护茶马古道的制高点,始终抓住不放。

第二,茶马古道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茶马古道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横跨云南、四川、西藏等多个省份,它是汉、藏之间最强大的润滑剂,但同时也是众多少数民族融合的大通道。茶马古道的文化特点可以概括为“兼容并蓄、个性独特”,它的兼容性,决定了其文化的厚度,它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文化的命脉,上千年来,茶马古道文化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它对众多民族生活特点、风俗的吸纳与融会贯通,可以作为一部大型的少数民族人文风情集锦作品展现在大众面前。在保护中必须讲清此点,把它作为保护茶马古道的灵魂,始终摆在重要位置。要使游人明白,茶马古道上没有了音乐文化,茶马古道就失去了活力。

第三,茶马古道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茶马古道音乐种类繁多,涉及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剧音乐等传统音乐类别,如果完整地把这些音乐挖掘出来,必将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上增添浓厚的一笔。就笔者目前所做的茶马古道云南段内,汉族马帮以民间歌曲类为主,藏族马帮则以民间器乐、民间歌舞为主所形成的种类多样、数量多产的音乐文化事象,也完全可以将其作为一部大型的少数民族歌舞剧出现在世人面前。在保护中必须兼顾全面性,把音乐作为保护茶马古道的要点,始终突出出来。

当然,音乐与文化是不可能隔离而谈的。近年来,云南境内推出的关于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作品比比皆是,单单关于丽江的《印象丽江》《云南印象》《丽水金沙》等多部大型的歌乐舞形式,无疑在推动丽江旅游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其音乐、文化得到了高效的诠释与保存。尤其是2006年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坛剧场的演出,一部名为《云岭天籁》的大型少数民族原生态史诗般的歌舞作品,更是将这一类体裁的少数民族综合音乐作品推到了顶峰。这部作品分为开篇、山歌、情歌、神歌、酒歌、尾声等多个乐章,涉及纳西族、藏族、傈僳族、彝族、布朗族等云南地区多个少数民族,这是云南地区开发原生态音乐一个极好的案例,将其汇总之后搬上舞台,取得了强烈的反响。这个成功的案例让我们设想茶马古道是否也可以如此实施。茶马古道的音乐种类繁多,涉及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剧音乐等传统音乐类别,其中,在笔者所做的茶马古道云南段内,汉族马帮以民间歌曲类为主,藏族马帮则以民间器乐、民间歌舞为主,所形成的种类多样、数量多产的音乐文化事象,完全可以将其作为一部大型的少数民族歌舞剧搬上舞台。但鉴于茶马古道的线条性,这样的歌舞剧可以以选点作为划分标准,让人在地理位置的转换中,欣赏茶马古道的音乐文化。

因此,在充分肯定博物馆、马帮实物等一系列实体保护措施的同时,更应当认识到茶马古道精神、音乐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站在当今市场中,如何延续茶马古道这些无形的遗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