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國:難點與路徑

高成本時代與中國經濟轉型:兼論節約型經濟

字體:16+-

一、引言

2005年伊始,全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增速基本保持平穩,從2月到6月分別是24.5%、25.3%、25.7%、26.4%、27.1%,本輪宏觀經濟調控的效果基本顯現。然而,這並不能說明我國經濟的現行狀況就完美無缺,因為目前投資速度的下降絕不僅僅是緊縮性調控的結果。

如果從全國的這些數字中還無法清晰地看出問題的話,我們可以單獨把浙江省的數字拿出來,從2月到5月,浙江省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增速依次是19.4%、20.4%、17.2%、15.3%,相比較於去年的51.2%、47.3%、41.3%、37.9%,數據下降得非常厲害。而且,不隻是企業投資速度顯示出明顯的下降趨勢,現有的生產能力也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開工不足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除了考慮到宏觀經濟調控的影響以外,導致企業投資熱情銳減的直接原因就是企業麵臨的各種相關成本上升太快,以至於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一些企業甚至已經是在虧損運營,所以企業的投資速度迅速下降。

從改革開放以後的經驗來看,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對於中國整體經濟一直具有風向標的作用,浙江省2005年上半年的情況足以給我國的經濟發展敲響警鍾——高成本時代已經來臨,企業和政府都必須盡快調整發展思路和戰略。企業不能再簡單地依靠低成本優勢來發展,產業結構需要升級,依靠出口初級加工品來獲取低附加價值的現狀急需改變,產業應當逐步向產業鏈的高端發展。

但是,目前就這個問題還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一些學者認為盡快實現產業升級很不現實,因為這需要大批的資金投入。我國的工業化進程起步不太久,現實國情決定了我國目前還是應該把產業結構定位在產業鏈的低端,繼續從成本比較優勢入手,依據我國勞動力、土地、各種原材料成本的低下,從國際分工中獲取機會,以此積累資金、經驗和技術。他們認為近兩年來持續增長的淨出口貿易額充分說明了我國產業結構的正確性。所以,在今後的一段時期內,隻有繼續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以初級加工產業為主才是最佳選擇,而那些提出盡快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發展技術優勢的觀點無異於空中樓閣,風險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