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國:難點與路徑

二、喪失低成本比較優勢的分析

字體:16+-

從廣義來講,企業麵臨的成本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不可控製的外部成本,包括企業購買各種投入品的支出、稅收、國家各種政策以及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所形成的成本;二是可以控製的內部成本,包括各種費用支出以及投入資源沒有達到合理配置而造成的成本。

其實,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具有低成本比較優勢主要是指我國企業所麵臨的外部成本總體相對較低,雖然外部市場環境的不健全和政府行為的不規範增加了企業不必要的成本,但是各種資源和勞動力的極度廉價卻遠遠抵消了其對成本的提升影響。然而,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低成本比較優勢正在逐漸喪失,高成本時代已經來臨。

1.能源緊缺已經嚴重製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人均能源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現實也許隻是凸顯了其製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可能,但是,在兩個條件下,這種可能就轉化成為事實。首先,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急需要高速度的支持,因而對於能源的需求必然日益膨脹。在改革開放的頭幾年,我國的能源產量基本上還能夠自給自足,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很多能源供給早已嚴重依賴於國際市場。尤其是隨著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能源消耗量必然繼續狂漲。其次,我國一直延續著粗放式增長,直到現在,這種增長方式還沒有轉變的明顯跡象。粗放式增長是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的增長方式,追求數量目標是政府和企業的共識,依靠高投入獲取高產出,而不會過多考慮效率的高低。改革開放以後,非國有經濟的發展雖然使得情況略有好轉,但是粗放式的增長方式卻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這在經濟存量已經頗具規模的今天來說,進一步的粗放式增長無疑需要更加巨額的能源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