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国:难点与路径

三、以人文关怀为原则

字体:16+-

城市作为现代人类文明的标志,其对人类社会的最为重要的推动力,就在于它能使人性得以满足和提升。如果城市化的进程不是有益于人类的发展,而是危害了人类,那么这种城市化就不是真正的城市化。因此,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要以人文关怀为原则。为此,我们应该坚持如下几点。

1.注重城市教育

教育既是人类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人类的重要方式,因而在城市化进程中要以人文关怀为原则,就必须注重城市教育,一个教育不发达的城市,很难说它是一个真正的城市。城市化要求有发达的城市教育体系。因此,任何一个城市都应把筹集充足的教育经费放在重要的位置。我有一次去北方一个小城镇去考察,发现这个镇的镇政府很漂亮,马路也很宽阔,但我发现这个镇的几所学校都很破旧,甚至教师人心不稳,因为教师收入甚低,而且还有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这个镇的负责同志在对我谈他们的城市化速度如何快时,我毫不留情地告诉他:不重视教育的城镇,不能称之为城市化。在这里我们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城市教育体系对所有人都应是公平的,不能歧视进城打工者的子女及本人的教育要求,而应该对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因此,教育创新,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我最近去珠江三角洲考察,发现近几年该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而且注重教育创新,各类教育机构发展很快,尊重教育和大力发展教育,已成为政府及老百姓的自觉行为。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教育上进一步加快改革,充分放开那些各地的城市以获得更大的创新空间,使教育在城市化中进一步得以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融合。

2.注重社会保障

城市化以人文关怀为原则,就必须关注人们的就业、健康、退休等问题,尤其是关注失业、生病、退休等人们自我抵御力量差的问题,使人们得到社会的关爱。因此,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任何一个城市,都应注重医疗保障、失业保障、退休保障、收入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一个各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当然,我们国家还比较穷,不可能学习欧洲那种社会保障制度,那种社会保障的福利性趋向过于严重。我们应该学习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非典”给我们带来了灾难,这是坏事,但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因为它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城市的社会保障,必须把社会保障作为城市化的重要工作。这种保障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仅仅是医疗保障,要把健康保障贯穿于城市化的各个方面,例如住宅建设、工作环境等方面,都要体现健康保障的要求。广东省在抗击“非典”上做得比较好,其原因之一就是城市化中的社会保障做得好一些。

3.注重城市文化

城市化的进程往往使人感觉到亲情化和友情化在淡薄,似乎城市化必然伴随着人们之间的情感冷漠。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应该是更加推动人们之间的协作和关爱,关键的问题是要注重城市文化。如果在城市进程中不推动城市文化的建立,那么城市化就必然损害人们之间的亲情及友情关系。因此,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必须要注重城市化的塑造,包括城市家庭文化、城市社区文化、城市工作文化、城市企业文化等,从而使城市化同人类的城市文化同步发展。

当然,城市文化不同于农村文化,不同于自然经济文化,而是体现着工业文明和市场文明,因而具有创新和责权利对称等特征,体现了民主意识,是一种新型文化。这种新型文化发生矛盾和摩擦,对此,我们要有正确认识,不能因为有矛盾和摩擦而放弃城市文化,而是要努力构建符合城市化要求的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