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國:難點與路徑

產權製度改革與混合經濟體製的形成

字體:16+-

產權製度改革是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一項基礎性改革,其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改革原有的傳統公有經濟體製,例如改革國有經濟和集體所有製經濟;二是大力發展非公有經濟,通過發展非公有經濟而形成混合經濟體製。對於改革原有的傳統公有經濟體製問題,例如改革國有經濟的問題,我們另有專論,我們這裏著重研究產權製度改革的後一個內容,即大力發展非公有經濟,實現混合經濟體製。大家知道,我國傳統體製下的財產製度有一個人所共知的大弊端,這就是排斥和消滅非公有經濟。它脫離生產力發展水平追求單一的公有製經濟,而且錯誤地理解公有經濟的含義,排斥公有經濟的各種現代形式。因此,在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在財產製度改革上,針對這一大弊端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其主要方法是大力發展非公有經濟,形成了混合經濟體製。可以說,大力發展非公有經濟,是中國經濟改革的重大內容。非公有經濟對於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以及它對於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重大推動,已成為人們所共識的曆史實踐,因而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今天,用不著我們再去贅述。我們現在的著眼點應該放在總結經驗教訓上,放在如何進一步推動非公有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如何完善混合經濟體製的基點上。紀念改革開放的目的不在於評功擺好,也不在於邀功請賞,而在於更好地推動中國的經濟體製改革。基於這種認識,我們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今天,就非公有經濟的發展與混合經濟體製的形成,討論如下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