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国:难点与路径

二、企业战略问题

字体:16+-

企业战略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是企业实现自己理性目标的前提条件,是企业长久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有效保障,是企业及其所有员工的行动纲领。因此,企业改革必然涉及企业战略问题,要求企业进行战略创新。因而企业战略创新就成了企业改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这就使得企业改革不仅仅表现为企业制度的变革过程,也包括企业战略的创新过程。所以企业战略创新既是三十年来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企业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说,企业战略创新涉及下述内容。

第一,企业产业战略。企业作为从事经营活动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要为市场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因而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选择自己的经营活动的方向和范围,也就是要回答自己到底该从事于何种产业,是从事某一种产业,还是几种产业,从而实现对产业的选择。企业对产业的有目的的选择,就是企业的产业战略。一般来说,企业的产业战略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产业方向战略,也就是指企业要确定将哪一种产业或者哪些产业作为自己经营方向,这种选择贯彻了两方面原则:一个是比较优势原则,也就是根据自己在体制上、管理上、经营上、技术上、要素上的比较优势,选择那些自己最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另一个是市场规模巨大化原则,也就是要对各产业的市场拥有量进行分析,确定哪些产业是朝阳产业或潜在性朝阳产业,哪些产业是夕阳产业或潜在性夕阳产业,哪些产业是成长性产业或潜在性成长性产业,等等,从而选择最具有市场前途的产业。二是产业结构战略,也就是要回答搞某个产业,还是搞好几个产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是选择单业性产业发展战略,还是选择多业性产业发展战略。如果选择单业性产业发展战略,就还涉及选择何种产业,是选择某个产业的整体,还是选择某个产业的某个环节、某个行业、某个层面;如果选择多业性产业发展战略,那就还涉及选择哪一种多业性产业发展模式,是选择各个产业之间会形成一种合力的合力型多业性产业发展模式,还是选择以产业链的组合为切入点的产业链型多业性产业发展战略,或者是选择产业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度但具有整体竞争力的混合型多业性产业发展模式。从我国的企业改革实践来看,选择单业性产业发展战略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选择多业性产业发展战略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问题并不在于这些战略本身有什么问题,关键的问题是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比较优势来确定自己的产业结构战略。这是中国企业在三十年改革中总结出的重要经验教训。

第二,企业市场战略。企业市场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企业战略的基础和核心。因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市场,企业的经营状况由市场来决定,并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变动。企业经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进行并必然受制于市场状况和经济规律,这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以市场为核心和基础,这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本质性特征。因此,企业必须要选择好自身的市场战略。从我国三十年来的企业发展实践来看,企业市场战略的选择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利用市场的十大要素来争夺自身的市场份额,包括利用价格、质量、效用、客户、服务、品牌、资源、技术、文化、营销等市场要素,从而形成争夺市场份额的价格战略、质量战略、效用战略、客户战略、服务战略、品牌战略、资源战略、技术战略、文化战略、营销战略;二是判断影响市场发展趋向的宏观经济走势,包括分析宏观经济的各种变量,例如分析总供求关系,分析货币变量、财政变量、国际收支变量等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并且在此基础上把握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政策在内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势,从而形成对市场变动趋向的正确认识,最终制定出科学的市场战略。

第三,企业资金融通战略。资金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因而企业资金融通战略也是企业战略一个最基本的内容。一般来说,企业资金融通战略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货币形态的资金融通战略,其中涉及选择债务资金与资本金的最佳组合,选择不同种类的债务资金的最佳组合,选择不同种类的资本金的最佳组合,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货币形态的资金;二是基于资金融通战略的资本经营,包括选择资本经营的各种形式,其中涉及企业并购形式的资本经营、上市形式的资本经营、上市后的资本经营、买方形式的资本经营、卖方形式的资本经营、中外合资形式的资本经营、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资本经营,等等。当然,还要为这些不同形式的资本经营寻找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从而使各种形式的资本经营能够高效顺利地进行,最终使企业能够在实物和产权形态上获得融通资金的效应。

第四,企业技术战略。企业竞争虽然也可以依靠成本优势,但最终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则主要依靠技术优势。技术优势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因而企业技术战略也是企业战略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这对于低成本时代已经基本结束,高成本时代已经到来的中国企业,就更为重要。从我国企业三十年来的技术创新实践来看,企业技术战略的内容主要有十大要点:一是企业技术创新方向如何选择的问题;二是企业技术创新切入点的确定问题;三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来源问题;四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问题;五是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筹措问题;六是企业技术创新力量的组合问题;七是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组建问题;八是企业技术创新机构的建设问题;九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十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基础如何扩展的问题。

第五,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人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首要生产要素,因而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战略创新是企业战略创新的重要“亮点”。在我国企业改革的三十年实践中,人力资源战略创新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基于人首先是人权主体的人力资源战略,重点强调尊重人格,突出柔性管理,关心员工发展,实现制度管理与人本主义的有效结合;二是基于人都是利益主体的人力资源战略,重点在于以尊重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以责任为中心而设计人的权利与利益,实现人的责权利的有效统一;三是基于人普遍都有优缺点的人力资源战略,在实践中强调贯彻团队精神原则,实行使人与人之间能够有效优势互补的内在融合原则;四是基于人都是具有流动性特点的人力资源战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人才流动与团队稳定的相结合、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相结合、人才社会化与企业化的相结合、人才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相结合;五是基于人都需要不断提升的人力资源战略,重点在于使企业能够真正成为学习性组织,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实现才干和精神修养上的不断提升,把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能够有效地统一起来。

第六,企业国际战略。任何企业在开放条件下都必然既要面对国内市场和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也要面对国际市场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因而企业国际化战略也是企业战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三十年的企业改革实践表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科学性,首先在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必须以国际化的变动实践为出发点,要有效适应国际化变动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例如,在2003年以前的国际化进程中,我国的企业应该将“整合国内资源而占领国际市场”作为战略出发点,但在2003年以后则应该将“整合国际资源而开发国内市场”作为出发点,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是选择外向型国际化模式,还是选择内向型国际化模式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模式选择,要以国际化的变动趋向为基础。一般来说,企业国际化战略涉及两个内容,一个是企业产品的国际化,也就是国际贸易问题;另一个是企业资本国际化,也就是企业对国际资本的利用问题。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在这两个方面都创新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国经济开始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