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界定
卡特尔并没有像奥尔波特那样殚精竭虑地为人格寻求一个完美的心理学界定。他只是做了如下描述:“人格是可以容许我们预测一个人在某一个情境中将表现的行为,人格研究的目标就是要建立有关不同的人在各社会和一般环境下将会做些什么的法则。”(Cattell,1950,pp.2—3)卡特尔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在特定条件下将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的一种预测。他对人格的定义可由他对种种特质的描述中来理解。特质是形成人格结构的要素;更精确地说,特质是由行为推论而来的心智结构,是特质使得个体在不同的情境表现出前后一致的作为。
他同意奥尔波特所描述的特质相对稳定并且具有预测性。但是,卡特尔在另外四个方面却有不同的理解:
1.他认为人格当中的基本的元素(根源特质)只有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才能够被区分出来。
2.卡特尔认为只有少数一些特质是独一无二的,而大部分的共同特质在不同的人身上将会发生出不同程度的变化。
3.他特别地推崇心理分析理论。
4.卡特尔非常明确地对人格的动力与人格的结构进行区分,认为两者间有明显界限。
二、人格结构
卡特尔非常重视人格结构,他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因此,特质结构也就是人格结构。他对特质的分类继承并发展了奥尔波特的特质分类,提出了心理元素周期表:
图6-2 卡特尔的心理元素周期表
(一)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卡特尔同意奥尔波特的观点,存在着所有人共有的特质(共同特质)和个别人所具有的特质(个别特质)。卡特尔相信所有的人都具有共同特质,但这些特质在不同人身上的强度不同。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是某一地区、某一群体、某一社会中各成员所共有的特征。个别特质(unique traits)是指个体所具有的独特特征。
(二)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是卡特尔理论的最富有创意的理论。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是彼此关联的可以观察到的特质,不是一种解释性概念。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是行为的内在根源,它们是个体人格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支配个人的一贯行为。卡特尔认为,每一个表面特质由一个或多个根源特质引起,一个根源特质能影响几个表面特质。表面特质是根源特质的表现形式。根源特质可看作是人格的元素,人们所做的一切都受其影响。卡特尔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根源特质,但其程度不同。卡特尔概括出16种根源特质。他根据这16个根源特质设计了著名的16种人格问卷(16PF,Sixteen Personali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950)。
表6-5 卡氏16PF量表中的16种主要因素
续表
(三)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在根源特质中,由遗传的、身体内部条件构成的特质叫做体质特质(constitutional traits)。而来源于环境与后天经验的特质叫做环境铸造特质(environment-molded traits),它们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文化模式的客观现实造成的。如果通过因素分析找到的根源特质是单纯的,独立的,那么,一个根源特质就不可能既是遗传的又是环境的,而只能来自其中之一。
(四)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和动力特质
1.能力特质
在个体所拥有的根源特质中决定他如何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特质叫能力特质(ability traits)。智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特质之一。卡特尔区分出两类不同的智力,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他把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定义为:“一种一般的因素,大部分是在学校学到的能力,代表流体智力曾被应用的效果,以及正规教育的数量和程度,它表现在那些词汇、数学能力等测验中。”(Cattell,1965,p.369)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定义为:“一种智力的一般形式,它大部分是先天的,并能适应于任何资料,而与以前的经验则不相联系。”(Cattell,1965,p.369)
他认为,把人的智力等同于晶体智力,大多数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也是晶体智力,卡特尔创造了文化公平测验(fair intelligence test)来测量流体智力。卡特尔的研究使他相信一个人的智力80%是由遗传决定的。他认为我们所说的智力是80%遗传决定了能力倾向(流体智力)和20%经验决定了成就(晶体智力)。但使卡特尔惊愕的是,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所测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2.气质特质
气质特质(temperamental traits)指人们存在着遗传决定的特性,它决定人的一般风度和速度。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对情境作出反应的速度,能量和情绪。它决定一个人的举止,脾气和坚持性的程度。因此,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的情绪的体质根源特质。
3.动力特质
动力特质(dynamic traits)指个性结构中那些使人趋向于某一风格的行为动力,是一种积极成分。它是人格的动因,卡特尔划分出不同的动力或动因特质:能,外能(情操和态度),辅助。
(1)能
能(ergs)是一种动力的,体质的根源特质。卡特尔对能的定义如下:“一种先天的心身素质,具有这种素质的人对某些类别的物体比对于其他物体更容易有反应(注意力,识别力),即对这些物体有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并能开始这一活动,而这一活动在一种特定的目标下比在其他目标下更能彻底地完成。”(Cattell,1950,p.199)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产生选择性知觉,即它引起某些事物比另一些事物更易受注意;二是激发对某些事物的情绪反应;三是激发目标定向行为;四是完成这些反应。
卡特尔受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l,1871—1938)本能论思想的影响,认为能有11种:好奇、性、合群、保护、自信、安全、饥饿、愤怒、厌恶、吸引力和自我屈服。
(2)外能
外能(metaergs)是来源于环境的动力根源特质,它是一种环境形成的动力根源特质。外能分为情操和态度。按卡特尔的观点,情操(Sentiments)是习得的动力特质结构,它以某种方式对一类事物或事件作出反应。它可以使具有这种特质结构的人注意某些对象。卡特尔认为情操通常集中在诸如一个人的事业、专业、体育运动、宗教、父母、孩子、配偶或自己。而所有这些情操中最有力量的是组成整个人格的自我情操(self-sentiment)。态度(attitudes)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方法对特定的事物作出反应的倾向。态度是情操的衍生物,是在某种情况下以某种方式去做某件事的兴趣强度。如不同人对电影、对衣着的态度强度是不同的。
(3)辅助
辅助或派生(subsidiation)是说明动力特质间的关系的。动力特质具有层层从属的辅助作用,例如,情操是能的辅助者,由能而来;态度是情操的辅助者,是情操的衍生物。人格系统的这种层次关系也被称为动力格状(dynamic lattice),说明了能与情操、态度的关系,能的欲望常常不能直接满足,经常要通过外能来间接满足。
三、人格动力
卡特尔主张,心理学家不仅要寻求描述和测量个体的特质结构,而且还要说明这些特质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Cattell,1950,p.156)。卡特尔假定动力特质以复杂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了一种动力格状(dynamic lattice),意指人格中能、情操和态度等动力特质复杂的动力关系。卡特尔用派生(subsidiation)概念来解释动力特质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他认为某些动力特质派生于或者依赖于其他特质。比如,情操依赖于能,而态度则是从情操中分离出去的,依赖于情操。
一个人可以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态度,比如对一部电影脚本、同伴的衣着、一座城市、一个具体事件、一个具体的人等等。一种态度可能和多种情操相联系,比如对妻子的态度可能和家庭情操、宗教情操、事业情操等相关。同理,一种情操也可以产生多种态度,比如由国家情操衍生而来对自己国家与其他国家的不同态度。最后,情操和能之间也存在复杂的关系:一种情操可以和多种能相关,一种能也可以表现在多种情操之中。例如,对妻子的情操可能和性、合群、保护、自信的能有关;而自信这种能可以表现在对妻子、事业、国家、政党的情操之中。
从动力格状的概念可以看出,卡特尔试图说明人类行为与人格的复杂性。虽然重视了情操和态度等环境形成的动力根源特质在人格结构中的作用和地位,但卡特尔还是将情操和态度的根源归结为能这种动力的体质的根源特质,本质上,卡特尔的观点与麦独孤及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并无二致,只是在方法论上,卡特尔更强调科学测量与统计分析技术的重要性,在实践分析中,更注重环境形成的动力特质的作用而已。
四、人格成因
(一)学习因素
与大多数理论家一样,卡特尔相信人格的发展是动机和学习的函数。知觉和行为能力方面的许多变化都与动机有关。学习使这种变化以某种形式满足了能,也就是说,情操和态度的发展与学习有关。
卡特尔认为有三种类型的学习: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工具性条件反射学习和统合学习(integrative learning)。卡特尔认为,经典性的和工具性的条件反射对人格发展是不重要的,因为它们只是对一种刺激作出一种反应。他认为第三种学习——他称之为统合学习或人格学习(personality learning)是更为重要的。在卡特尔看来,学习过程由于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因此不能划分为各种条件反射,而且,学习对一个人的整个特质群是变化的,也就是说,当学会某些东西时,它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了整个人格结构,因此叫做“结构学习”(structured learning),表示在学习发生之前存在一种人格结构,在学习发生之后存在另一种人格结构。
统合学习是怎样进行的?卡特尔用动力格状(dynamic lattice)来说明统合学习的机制。动力格状是指各人格结构间的关系,如态度、情操和能有错综复杂的关联,一种态度可以对应于不同的情操,不同的态度也可以对应于一种情操;同理,情操又与能发生着不同的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动力交叉网络,这就是动力格状。如果一种能没得到满足,就会出现许多种可能的调整。一个人的特质在某种程度上因经验而改变,这就发生了统合学习。
(二)社会文化
对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作用,卡特尔是用团体意识来表述的。他认为由于人的许多行为是由团体交往所决定的,因此,要准确地把握一个人的人格就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个体所属的团体特征。团体意识(syntality)一词概括了某一团体的特质群结构,如,学校、职业、民族、国家等团体的特质群。因此,不同团体所具备的特色特质群,可以说明社会文化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卡特尔以研究个体的同样方法研究团体,他们用了72个变量来评价40个国家。所有的测量都用相关计算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两个国家之间的主要区别可用下列4个因素解释:因素1是文明富裕——狭窄贫困,因素2是强有力的秩序——不适当的僵化,因素3是文化压制和复杂性——直接的本能表达,因素4是范围。
比肖夫(Bischof,1983)曾概括了卡特尔在团体意识研究中的几个结论性特点:
1.各种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显然存在差异,晶体智力在学校系统的文化方面可能较少变化。
2.在对夏威夷儿童(其中约有一半是日本移民)的研究中,卡特尔发现美国和日本移民的儿童存在基础人格因素的共性或一致性。
3.其他资料表明美国居民比其他国家居民有较低的情绪分数。
4.比较美国和英国的大学生,美国学生焦虑水平显著较高,美国大学生看来比英国大学生更为外向。英国学生比美国学生表现出更高的自我力量,美国学生比英国学生表现出更高的超自我发展。进一步研究表明美国学生比英国学生情绪更敏感,更激进,英国学生看来更少焦虑和更保守。
5.发现不管是大团体或小团体,在一些试验以后,再提供一些工作,不管需不需要领导,他们总是决定选一个领导。卡特尔所关心的不是他们怎样或什么时候选一个领导,而是发现在他研究的团体中选择领导的方法很差。
因此,影响人的团体也有特质结构,这些特质群可用因素分析得出,一旦找出团体和国家的特质,就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比较与分析,这类研究也是卡特尔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三)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卡特尔既注视环境对人格发展的作用,也看重遗传对人格的影响,他认为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但是,他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的是,他创造了一种统计方法来推断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方法叫做多重抽象变异数分析法(multiple abstract variance analysis method)。多重抽象变异数分析法是通过人格测量所获得的数据,来确定遗传与环境的影响在每一个特质中各自所占的比率。卡特尔发现,遗传对智力特质的影响大约占80%,而就整个人格来讲,三分之一取决于遗传,三分之二决定于环境。由此他提出了生物社会性均数的强制性原则(principle of coercion to the biosocial mean),这一原则说明的是遗传造成的差异与环境造成的人格差异呈负相关,即社会环境对先天不同的人施加的影响是使个体趋向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例如,对于一个极为外向的人,社会环境会调整他表现得略微内敛些;对于那些极为内向的人们,社会环境会鼓励他们勇于展现自己。总之,社会环境依据人们的先天特质,调整到一个均数水平,形成一种趋中式社会调节规律。
五、人格预测
像奥尔波特一样,卡特尔的主要兴趣是正常人,他感兴趣的是准确预测人们在不同情境下所做出的反应。为了实现预测,卡特尔是一个十足的定数论者,他相信行为是特定变量的函数。如果变量完全一致,人的行为也可准确预测,这样一种信念使他成为定数论者。当然,卡特尔和其他定数论者都认识到,不是所有影响行为的变量都能知道,因此对行为的预测带有或然性。但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定数论者说,对影响人的行为的变量知道得越多,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就更准确。
卡特尔认为“人格就是让我们预测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中所作所为的东西,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有关不同人在各种社会的和一般情境下怎样做的规律……人格涉及个体的所有行为,包括外显的及内部的行为”。(Cattell,1965,pp.117—118)卡特尔的这一观点可用符号表示如下:
R=f(P,S)
式中:R=个体的反应
P=人格
S=情境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是这个人的人格和特定环境刺激的函数。显然,这一公式对概括卡特尔的观念仍过分简化。为准确地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应更详细地描述P(人格)。人格究竟是什么?按照卡特尔的观点,人格是人所拥有的全部特质。这样,公式中必须包含对每个人的人格特质的测量。因为主要的人格特质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必须弄清不同环境中每一种特质的比重。这样一种说明称之为特质的因素负荷(factor loading)。除了一个人的固定特质外,有时候其他有关的条件也会影响行为。同样,有些情境要求人扮演一定的角色,这样也会对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的身体状况如疲劳,生病,焦虑和所要求的社会角色等,称之为环境调节者(situational modulators),因为它们被认为是调节行为表现的。
因此,要预测一个人的行为,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必须知道一个人所拥有的特质,在某一情境中它的重要程度,这个人目前的身体状况,他在特定情境中扮演的角色。上述的一般公式可扩充为下面的公式,卡特尔称之为特征公式(specification equation),是表示一个人的各种人格因素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Cattell,1966,p.265)
Pj=SjAA…+SjTT…+SjEE…+SjMM…+SjRR…+SjSS
式中:Pj=在j情境中发生的活动
A=能力特质
T=气质特质
E=本能张力
M=外能(情操和态度)
R=在特定情境下所要求的角色
S=当前身体状况如疲劳、疾病和焦虑
Sj=在j情境中各种特质和状态所占的比重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对某一特定情境怎样反应,那么列出他的特质和他们在情境中的比重,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就能够预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