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五因素模型研究的應用表現在:
一、臨床心理學方麵
目前,在有關人格障礙的診斷主要還是以症狀表現的分析和研究為主要參考資料,還沒有其他有效的途徑可以利用。而大五因素模型恰恰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渠道。從已有的研究文獻中,“大五”模型中的神經質、盡責、低外向、低隨和這四因素在人格病理學描述中的重要性,特別是神經質,開放性則不突出。大五模型和NEO-PI問卷一直被學者們認為是測量人們基本情緒、人際和動機狀態的有效工具,能夠很好地描述個體的人格輪廓。所以,人們可以通過大五模型和NEO-PI問卷清晰地辨別出人格維度內的極端人群,而人格障礙的症狀中的偏差行為可以說是由一些誇大的人格特質組成的,這樣一來,就可以將大五模型和人格的診斷結合起來。
臨床專家可以針對不同的個體提供特異的治療策略和技術。例如,在神經質這個單項上得高分的病人可以從處理事務的策略上進行訓練,從而使他們對自己的情緒反應加以控製。這些病人經常會對伴隨著盤旋上升的焦慮和混亂的壓力做出反應,在高喚醒狀態下他們要嚐試去處理衝突的觀點或人際間的麻木和冷漠,卻十分困難。情感控製方法和放鬆的運動能緩解這種狀況。相反,在神經質上得低分的人,對他們的實際問題和身體症狀表現得過於自信。如果他們的症狀沒有得到認可的話,他們會認為表述自己的心理問題是沒什麽意義的。這時采用團體的方法對幫助這些病人從基於症狀/問題大定位過渡到從心理/人際角度看待事物有特殊的效果。一個群體可以在有壓力時提供更強大的人際間的支持。對於外向性得高分的病人需要得到幫助是抑製他們從喚醒或焦慮狀態轉而直接做出一些行為。對於他們,延遲反應能幫助他們獲得足夠時間來對所經曆的事情做出鑒別。治療者對於病人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可以不予理睬,但要仔細地列出每一個病人內心狀態的記錄,這樣就會促使病人對自我有一個更統一的不依賴於他人的判斷。內向的病人通常會抑製、支配自己的反應,甚至可能是過度的壓製。結構認知的方法隻會增強這種趨勢,人際間的方法關注自我的接受和對人際關係的評價,對他們是更有益的。在盡責性上得低分的病人堅持完成治療任務是比較困難的。在治療開始時醫生就會為病人製定一個比較合適的目標。在盡責性上得高分的病人在治療期間會表現得始終如一和可信賴,他們在治療期間的優良表現和較好完成作業的情況通常會受到他們的治療醫生的讚揚。然而,這些特征下麵也掩藏著一些問題。具體工作是要處理那種把潛在成就轉化為真摯熱心而不是例行公事的責任感和強迫感。在隨和性維度上處於任一極端的病人都適合於在人際間問題上的動態治療上。在高分端,病人脆弱的素質會成為他人際交往中的弊端,直接顯現出來。這通常會混雜有病人的低自尊水平。在求新性維度上得低分的病人可能會更自如地運用結構化的方法。如果想在一個非結構化治療中獲得充分的成功,他們要接受特殊的準備和支持。對低求新性得分的病人采用生物反饋技術比意象技術有更好的放鬆的療效(Kelso,Anshor,& McElroy,1988)。高求新性的病人傾向於對他們的思維應該在哪裏開始發散這個問題並不明確,他們有過多的想法和幻想。對於幫助他們控製這種發散問題的認知技術較為有用。這是通過一種使人寬慰的方法和鼓勵來實現的,重申觀點並實際地看待不同的選擇。這些病人發現他們會有太多的同時性反應,接連地產生一連串的幻想來試圖跟上這些反應。有計劃的努力對施加更多的控製來組織他們的生活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