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

第二章 人格理論學習的要領

字體:16+-

人格心理學是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論體係而著稱的,本教材在介紹人格理論時采取博引眾說的原則,將不同流派的理論學說一一闡述。不同的理論,不同的特色,會引來不同的思考,不同的啟迪。在學習各種理論流派之前,學習者先要處理好以下幾個理論學習中的問題。

一、人格理論的意義

人格理論是心理學家們對人的一套看法,是人格心理學家用來描述或解釋人的心理和行為的一套假設係統和參照框架。由於人的心理現象的複雜性,以及人格心理學家各自對人的看法的不同,因而產生了各不相同的理論。自弗洛伊德於1915年發表“無意識”以來,心理學家已經建立了許多富有影響的人格理論。

為什麽會有如此多的人格理論呢?它們的價值何在?實際上,人們學習人格理論,是期望能夠用它來解答一些問題。人格理論能夠回答什麽問題呢?例如,在研究某一個體時,我們想要了解他(她)什麽呢?我們想知道:他(她)具有什麽特征?他(她)是如何變成這個樣子的?他(她)為什麽會這樣做?因此,我們需要一種或幾種人格心理學理論來回答這些問題,諸如“什麽”、“如何”、“為何”等類問題。“什麽”指的是個體的特征,以及這些特征是如何組成一個整體的。“如何”指的是人格的成因,什麽因素使個體形成目前的人格的,遺傳、環境、主體各以何種方式、以多大的影響力對個體產生作用。“為何”指的是個體行為的動力。他為何動?又向何方動?例如,一個人很抑鬱,人格理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抑鬱是否是此人的穩定的人格特征?如果是,這種人格特征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抑鬱為什麽隻是對某種特殊情景的體驗?在抑鬱的狀態下,他的行為反應方式是什麽?是購物,吃零食,還是獨處?人格理論會告訴人們在解釋行為時,應該如何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