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實現者的人格特征
(一)對傑出者的研究
自我實現的概念最初是由戈爾德斯坦(Kurt Goldstein,1878—1965)提出,他曾通過對腦傷士兵腦功能自我調整的研究,論證了機體內部潛能的自我實現。馬斯洛在動機論中再次論證這一概念,提出了係統的自我實現理論。自我實現理論是馬斯洛人格理論的核心內容,該理論是基於他對最有創造力、最健康和最成熟的人的研究。他認為,自我實現是一個人努力變成他能成為的樣子,是最高動機的實現,如潛能的充分發揮、超越自我、對某一事業忘我獻身的人。馬斯洛假設,在原則上每一個人都會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基本需要的滿足是通往自我實現的途徑。
與其他心理學家不同的是,馬斯洛不關注那些心理疾病患者,他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心理健康的優秀人士作為他的研究對象,他最關心的是人類最高層次的潛能實現。前麵提到馬斯洛對自我實現的人的調查研究是從對兩位他尊敬的老師——韋特海默和本尼迪克特開始的,馬斯洛最初並不是為了研究,隻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兩位老師的人格特點。當馬斯洛發現這兩個人身上有許多共同的特征時,他非常興奮,開始尋找具有相同特征的人,那些能夠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人。馬斯洛對許多當時在世的和曆史上的人做過調查研究,其中包括愛因斯坦、貝多芬、羅斯福、赫胥黎、林肯、歌德、傑弗遜、斯賓諾莎等48位傑出人士。
馬斯洛認為雖然人都是具有自我實現傾向的,但是隻有很少的人才能達到真正的自我實現(大約隻占人群的百分之一)。而且自我實現隻能出現在一些年齡較大的人身上,這些人一般都在60歲以上。
(二)自我實現者的特征
通過調查研究,馬斯洛概括出自我實現者的15個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