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

日记:制作陶器与建造独木舟

字体:16+-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进入了第三个年头。虽然我没有像前两年那样,将这一年所做的工作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但总的来说,我很少有闲暇时光。我会根据每天要做的几件事,很有计划地分配我的时间。比如,首先我会履行自己对上帝的职责——我总会抽出时间阅读《圣经》,每天三次;其次,如果早晨不下雨,我会花三小时左右带枪出去找吃的;再次,我会将捕获的猎物整理好,晒制或腌制,储存好,或烤制成食物;这些事情往往会占据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此外,还要考虑除去中午的时间,因为正午当太阳在天顶的时候,天气炎热,我根本无法出门;因此,每天只有傍晚的四小时是我真正可以工作的时间,不过,有时候我会将打猎和工作的时间对换一下:早上在家工作,下午带枪外出。

由此可见,我每天可以用于工作的时间是如此地短暂,而我必须完成的工作又是如此之多,如此繁重;由于缺少工具,缺少助手,缺少经验技术,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花费我大量的时间。比如,仅仅为了做一块用来搭货架的木板,我就花了整整四十二天的时间,其实如果有锯子的话,两个工人在半天之内就可以从一棵树上锯下六块木板来。

具体情况是这样:为了保证木板的宽度,我必须要砍下一棵大树。这样我就得先花三天时间砍倒这棵树;接着再花两天时间砍下树枝,把它砍成一块木料;然后我需要一点一点将这块木料削成木板:其间要经过无数次的劈砍、削切,将它的两面从头到尾削得平整光滑,使之成为一块厚约三英寸的木板。任何人都不难想象,要完成这样一项工作我得付出多大的辛劳,但努力和耐心带给我无穷的动力,促使我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工作。我详细叙述这件事,只是为了向大家说明:为什么那些看起来工作量不大的工作会耗费我如此多的时间。也就是说,同样一项工作,如果身边有助手或者合适的工具的话,就会变得相当容易;反之,如果什么都没有,仅靠一个人赤手空拳去做的话,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尽管如此,我还是怀着极大的耐心,不辞辛劳地完成了许多工作。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因环境所迫而不得不完成的那些工作。

现在正处于十一月和十二月之间,也就是收获大麦和稻谷的季节。这次我开垦、耕种的土地并不多,因为我前面说过,我的每一样种子都不超过半斗,而且因为我在旱季播种,损失了不少种子。好在这一次的丰收指日可待,可是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我的庄稼可能会被各种敌人糟蹋,而且几乎是无法避免的。首先是山羊和我称为野兔的动物,它们尝到了禾苗的甜味之后就日夜潜伏在地里,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将刚长出来的禾苗全部吃光,这样禾苗根本就无法长出茎秆来。

看到这种情况,我别无他法,只能用树篱或栅栏把田地围起来,而且这项工作必须尽快完成。于是,我费了很大的力气修筑了树篱——不过,由于种植面积不大,我花了大约三个礼拜将这块地完全围了起来。白天,如果有动物接近这里,我就开枪将它们吓走;晚上,我把狗拴在田地栅栏入口的一根木桩上,让它在那里守夜,它一见到有动物过来就会汪汪叫。因此,没过多久,那些破坏庄稼的敌人就不再来了,于是我的庄稼开始茁壮成长了,而且很快就成熟了。

之前,野兽会在种子刚出苗的时候啃食它们;现在庄稼抽穗时,鸟儿又过来捣乱了。一次,我去地里查看庄稼的生长情况,就看到很大一群飞禽围着我那可怜的庄稼。我不知道那些鸟究竟有多少种类,它们似乎站在那里看着我,等着我离开。于是,我立刻朝那群鸟开了一枪(我总是随身带着枪)。谁知枪一响,就从地里飞出了一大群鸟——刚才我竟然没发现它们。

我深受触动,因为我预见到,过不了几天,这些鸟就会将我所有的希望全都吞噬掉,而我就会挨饿,并且再也不可能种庄稼了。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于是,我决定日夜守护我的庄稼,尽可能将它们保全下来。首先,我去到地里,查看庄稼的毁坏情况,发现有不少已经被糟蹋了。不过,这些麦子和谷子还未完全成熟,不太好吃,因此损失并不大。如果我能将剩下的保护好,那么收成还是不错的。

我待在田边,给枪装上子弹,然后便假装离开。这时我明显地看到,那些“盗贼”正蹲在我周围的树上,似乎在等我离开。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因为它们一见我离开,消失在了它们的视线里,便一个接一个又落到地里去了。我被这幅情景激怒了,等不及更多的鸟下来,我就立刻返回树篱旁,又开了一枪,一下子打死了三只。因为我知道,它们现在吃的每一粒粮食对于我来说都是将来的救命粮。这正是我所希望做的:把它们捡起来吓唬它们的同类,像英国惩治盗贼那样,也就是说,用一根铁链把它们吊起,以儆效尤。真没想到,这个办法竟然如此奏效:这些鸟不仅不再飞到地里啄食庄稼,而且它们连岛的这一边都不敢来了;只要那些用来示众的死鸟还挂在那里,附近就连一只鸟也看不到了。

不难想象,对于这个结果,我是多么地开心。转眼就到了十二月月底,也就是今年第二季收获的时候,我终于收割了我的庄稼。

可是临到收割的时候,我又遇上了新的难题:没有镰刀。无奈之下,我只好将一把腰刀(我从船上运回来的)改制成了镰刀。不过,由于第一次收获的粮食并不多,因此我在收割时并没有费多大劲儿。总之,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收割了庄稼——我只将庄稼的穗子割了下来,然后把它们装在我做的箩筐里搬回了家。然后用手将种子搓下来。收割完以后,我发现,我种下的半斗种子最终收获了将近两蒲式耳[22]的稻谷以及超过两蒲式耳半的麦子。不过,这只是我的猜测,因为当时我没办法准确测量。

这次收获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可以预见的是,总有一天,我会收获更多的粮食,足以让我吃上面包。不过,我又遇上了新的问题——因为我不知道如何把谷物磨成粉,甚至不知道如何将它们脱粒或筛去秕糠;而且,即使我有办法将它们磨成粉,也不知道怎么把它们做成面包;就算做成了面包,我也不知道怎么烤制。此外,我还想多积攒一些种子,用于下一季播种,以确保粮食能够不断地供应。因此,我决定将所有的种子都保存下来,而不是用作食物。同时,我还得利用所有的时间,尽力来学习和研究脱粒、磨粉、烤制面包等艰巨的工作。

人们常说“我为了面包而工作”之类的话,但奇怪的是,很少有人真正在这件事上花过心思。在最终制成面包之前,人们需要完成诸如备种、播种、晾晒、加工、制作和烤制等一系列必不可少的烦琐工序。

我已经堕落到如此困窘的境地:我无时无刻不经历着沮丧,而且这一点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明显,甚至在我收获了第一把种子之后也是如此,尽管——正如我所说的——这完全是意外之喜。

首先,我没有用来翻土的犁,也没有用来挖土的铁锹或铲子。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我做了一把木铲,勉强克服了这个困难,但这把木铲在使用时存在很多缺陷;尽管我花了许多时间才把它做好,但毕竟它不是铁器,因此很快就坏了。这使我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进度变得更加缓慢。

尽管很无奈,但我仍然耐着性子慢慢干,并忍受低劣的工作效率。播种谷物的时候,我没有耙子,因此只得拖着一根又大又重的树枝在地里来回走动——与其说这是耙地,倒不如说是给土地挠痒痒。

在庄稼生长、成熟的时候,我又意识到,我得做一道栅栏把田地围起来,以免野兽过来糟蹋粮食;接着又得想办法收割、运输、脱粒、筛除秕糠以及储存;到那时,我又想着如何磨粉,如何筛除麦麸,如何使面粉发酵以及如何制作并烤制面包,但所有这些工序中所需的工具我都没有,这个下面还会详细叙述。尽管如此,这些粮食对于我来说仍然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无价之宝。尽管正如我所说的,所有这些困难都让我的工作变得非常艰辛和乏味,但我也确实没有办法,更何况我也并没有浪费太多时间。因为,我已经将我每天的时间分成好几部分,每天只用一定的时间去干这些工作。既然我已经决定等到下个季度收获足够多的粮食时再做面包,那么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我就得全身心地投入到制作各种工序所需的工具上了,那样我在工作时就可以更得心应手。

首先,我要开垦出更多的土地,因为现在我有了更多的种子,足够播种一英亩[23]以上的土地。在开工之前,我至少要花一个礼拜的时间来做一把木锹。最终,木锹做好了,但是样子难看,又很笨重,用它干活需要花费双倍的力气。不过,我总算有了刨地的工具。我把种子播在了两大块平坦的田地里。开垦时,选的是尽量靠近我的房子的两块地;然后我又在它们四周建起了牢固的树篱——树篱的木桩跟我修筑院墙所采用的木桩属于同一种树木,因此,在一年之内它们肯定会快速长出枝叶,形成一道葱绿的自然屏障,而且几乎不需要修理。这项工作并不轻松,花掉了我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因为这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雨季,我不能出门。

下雨的时候我不能出门,但我也没闲着,而是试着找些其他事情来做。做这些事情的同时,我会教鹦鹉说话,并以此为乐。很快我就教会了它说自己的名字,后来它能够大声、清脆地说出自己的名字——“波尔”。这是我自登岛以来第一次听到有“人”讲话——除了我自身以外。尽管教鹦鹉学舌并不属于我的工作,但它却是我在忙碌的工作中让自己放松的很好方式了。正如前面所说,现在我手头上有一项重大的工作要做:想尽一切办法制作一些陶器。我很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因为我的确急需这些东西,但又不知道怎么制作它们。 不过,考虑到这里炎热的气候,我毫不怀疑,只要能找到这样的黏土,我就一定能够做出像样的陶罐。炽热的阳光会把陶罐晒得非常坚硬、结实,这样它们就可以用来装运任何干燥的、需要用罐子储存的物品了。目前,我正忙着准备收获和加工谷物之类的东西,因此很有必要制作一些陶器,而且我决定尽量做得大一些,能够像水缸一样摆在地上,这样它们就能装下很多东西了。

说起来既可怜又可笑,我不知尝试了多少种笨拙的方法来调制黏土的比例;不知道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家伙;不知道有多少半成品因为黏土质地太软,承受不住其本身的重量而功亏一篑——向内或者向外塌陷了;不知道有多少陶罐因为过早的暴晒而无法经受高温,最后直接裂开了;不知道有多少看似成品的陶罐在晒干之后,轻轻一挪就粉身碎骨了……总而言之,我费尽心思找到了黏土,将它们挖出来,调制好陶泥,然后把它们运回家,最后再做成泥瓮。在辛辛苦苦忙活了大约两个月之后,我才仅仅做出了两个丑陋不堪的大瓦器(我实在不好意思称之为缸)。

最后,在阳光的暴晒下,这两个大瓦器被烤得又干又硬了。然后我轻轻地把它们举起来,放在我特意为它们预备的两个大柳条箩筐里,以免它们破裂。大瓦器和箩筐之间还有一点儿空隙,于是我又把稻草和麦秆塞了进去。这样,有了这两个大瓦器,我就可以使储存在里面的东西一直保持干燥了。我想我可以用这两个大瓦器来装晒干的粮食以及磨出来的面粉。

虽然制作大缸的计划基本归于失败,但我还是成功地做出了一些陶制的器皿,比如小圆罐、碟子、小瓦罐、小壶以及其他一些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太阳的炙烤使得它们的质地非常坚硬。

但所有这一切显然无法满足我的目的,因为我的目的是做一个既可以用来盛水也可以用来煮食物的器皿,这些陶罐根本做不到这两点。过了一段时间,碰巧有一次我生起了一堆大火,用来烤肉。烤完肉后,我准备把火灭掉,这时我发现火堆里有一块我以前制作陶器时留下的碎片——它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坚硬,像瓦片一样通红。看到这幅情景,我又惊又喜,于是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的碎片经得住火烧,那么整个陶罐肯定也是可以的。

我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于是开始研究如何掌握火候,来烧制几口陶锅。我对于制陶所用的窑一无所知,更不知道如何使用铅给陶罐上釉,尽管我手头上确实有铅。我把刚刚捏制成形的三只泥锅和两只泥罐叠放在一起,接着在它们的四周和顶部架上柴火(下面还放着炭火),然后点燃这些柴火进行烘烤,直到最后我看到里面的陶器都被烤得通红,而且没有任何破裂的迹象。我继续保持这样的火势,让它们维持在这样的高温下长达五六个小时。最后我发现其中一个陶器开始熔化了——不过并没有破裂,原来是混合在黏土里面的沙子被高温熔化了。如果我继续烧下去的话,它们可能会化成玻璃。于是我慢慢地把火减弱,直到瓦罐的红色开始消退。为了不让火熄灭得太快,我整夜都守着它们。第二天早上,我便拥有了三只好用的陶锅和两只陶罐了,尽管它们的样子不是很漂亮,但被火烧得异常坚硬,有一只里面的沙子已经被烧化了,看上去就像上了一层漂亮的釉一样。

这次试验之后,我已经不缺什么日常所需的器皿了。但我得承认,它们的形状和人们通常看到的那些正常的陶器大相径庭——它们奇形怪状,就像小孩子用泥巴捏成的玩具,像一个从来没有和过面的女人制作的馅饼。但我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做成这样了。

现在,我终于做出了一个耐火的陶锅,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带给我的快乐是前所未有的。我还没等它们完全凉透,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其中一只陶锅,架在火上,然后在锅里放了些水,想煮些羊肉吃,结果煮得非常好。煮完羊肉之后留下的肉汤也非常鲜美,如果这时我有燕麦片或者其他一些必要的配料,那就更好了。

我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制作一个舂米的石臼。我很清楚,仅凭双手我是无法做出一个可用的石臼的。我对制作这东西一窍不通——在世上所有的行当中,我对石匠的手艺几乎完全不了解,就像我对其他很多陌生的行当一样,更何况我也没有合适的工具。起初,我花了很长时间,想找到一块大石头,把中间挖空,做成石臼,但怎么都找不到,因为这座岛上只有那种巨型岩石,我根本无法挖出或搬走;而且,岛上的岩石都是些质地疏松的砂质岩石,质地不够坚硬,根本经不起重杵,所以无法捣碎粮食,而且还会让粮食里掺进沙子。因此,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寻找合适的石头无果之后,我就放弃了制作石臼的念头,决定寻找一块坚硬的木头来制作木臼。我发现这办法确实容易得多。首先,我砍出了一块大木头(我需用尽全力才能搬得动),接着把它砍成圆形——用斧头把它的外面削磨成臼的形状,然后利用火烧,加上无限的劳力,在木头里面挖出一个槽,就像巴西的土著印第安人做独木舟一样。在这之后,我又用一种叫铁木的木头做了一个又大又重的杵,或者叫打锤。我把这些都准备好了,等收获下一季谷子的时候,就可以把谷物磨成面粉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捣”成面粉),然后用这些面粉做面包。

我的下一个困难是做一个筛子或者说滤器,来筛除糠麸——缺少这个环节,我是不可能做出面包的。只要稍微想想就知道,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因为我肯定没有任何做筛子的必要材料——我指的是那种用来筛除糠麸的带有细网眼的薄布之类的东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停工了好几个月,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目前,我手头上除了一些破布碎片之外连一块亚麻布都没有。我倒是有不少山羊毛,可我不知道如何将它们纺成纱或织成布,而且即使我知道怎么做,也没有相应的纺织工具。后来我终于想到了一个补救办法(可能也是唯一的办法了):我记得从船上弄下来的水手衣物中还有几块棉布或薄纱制成的围巾,于是我从中选了几块,做了三个小筛子,结果还能凑合着用。就这样,我用这些小筛子对付了好几年。至于后来我是怎么做的,到了后面我再叙述。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烤制面包——有了足够的粮食,我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做面包的事情了。但新的麻烦随之而来:首先,我没有酵母,对于这一点,我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解决的,因此我也就不用劳神去想这个问题了;此外,我还缺一个烤制面包的炉子,这一点确实让我伤透了脑筋。最后,我找到了一个值得一试的办法。我先是做了几个宽而浅的陶盘——直径大约两英尺,深度不超过九英寸;随后我就像烧制其他陶器那样,把这些陶盘都烧制好了,放在一旁备用;另外,我还烧制了一些方形(只能勉强说是方形)的陶砖,并用它们砌了一个砖炉。烤制面包的时候,我就在砖炉里生一堆火。

当柴火差不多都烧成了火红的热炭之后,我就把它们从柴火堆里取出来,放进炉膛里,然后把炉子盖好;等到这些热炭将炉子烤得火热的时候,再清除里面所有的热炭,放进我的面包,再把陶盘盖在上面,然后再往陶盘上放一层热炭——这样就保持并增加了炉子的热度,同时使面包居于炭火中间,受热均匀。这样烤制出来的面包,可以和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烤箱里烤制出来的面包相媲美。没过多久,我就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位出色的面包师。另外,我还学会了用稻米制作一些糕点和布丁。不过,我却没办法做馅饼,因为我除了禽肉或山羊肉之外,没别的原料来做馅儿。

可想而知,我在岛上第三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这些事情上。接着我会讲到的是,在做这些事情的间隙收割庄稼和料理田地方面的事情。我收割了新一季的庄稼,然后尽可能地做到颗粒归仓,并将谷穗储存在箩筐里,等到有空的时候,再用手把谷粒搓出来,因为我没有谷场,也没有打谷的工具。

现在,我储存的谷物确实增多了不少,因此我很想把谷仓再扩大一些——我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地方来贮藏谷物。目前,谷物的产量很高,大麦约有二十蒲式耳,稻米也差不多,也许还不止,因此我可以放开来吃了,而且我从船上搬下来的粮食也早就吃完了。此外,我决定估算一下,我一年要吃多少粮食,因为我打算一年只播种一季。

试过之后,我发现四十蒲式耳的大麦和稻米供我一年的口粮已经绰绰有余了,于是我决定将以后每年的播种量维持在这次的水平——正常情况下,收获的粮食肯定足够我吃上一年的了。

就在我忙着做这些事情的同时,心里却一直牵挂着这座小岛对面的那片大陆。我的内心确实存在着一丝隐隐的愿望:登陆那里。我想象着自己找到大陆,进入人类聚居区,继而设法前往更远的地方, 最终完全获得新生。

但在幻想着这些情景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种想法可能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也没有想到我可能会落入野人之手——他们可能比非洲的狮子和老虎还要可怕;我也没有考虑过,一旦我进入他们的领地,就必然伴随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我可能被杀死,甚至还会被吃掉,因为我听说加勒比海岸的人属于食人族。而根据目前的纬度来判断,我知道这里离加勒比海岸并不远。即使他们不是食人族,也可能杀死我,就像对待其他落入他们手中的欧洲人一样;即使我们是几十人成群结队也没用,更何况现在我孤身一人,完全没能力自卫。所有这些事情,本来我是应该好好考虑的,而且后来也确实考虑过,但起初我并未感受到任何的恐惧——我满脑子只想着到对岸去。

这时,我不禁怀念起我的小仆人苏里和那条挂着三角帆的长舢板了,我们曾乘着它在非洲海岸航行了一千多英里。然而,这些空想都是徒劳的。于是,我想要去看看我们大船上的那只小船现在怎么样了。前面我说过,刚开始遭遇海难时,这艘小船被风暴刮到了岸边。现在,它应该还躺在原来的地方,也或许位置稍有改变;在海浪和大风的作用下,船几乎翻了个底朝天,搁浅在一块高高的沙石滩上,四周无水。

如果我有帮手,就能将它重新修理一番,然后让它下水,那么这条船也许还能派上用场,也许就能轻而易举地载着我回巴西了。但显而易见,我是没办法让这艘小船翻身的,想要徒手做到这一点,简直就跟移动这座小岛一样困难。不过,我还是跑到树林里,砍下了一些木材,并把它们搬到船边,当作撬棍和滚木。总之,我决心尽我所能试一试。我心里暗想,只要能把船身翻过来,那么我就可以很容易地修理它损坏的部分了,到时候它就会成为一艘好船,我也就可以轻松地乘它出海了。

我不遗余力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花费了三四个星期,结果却徒劳无功。最后,我发现以我的微薄之力是无法将船翻过来的。于是我只得另辟蹊径,开始在偏向船底的一侧挖沙子;同时在这一侧垫上几块木头,撑住船底。这样,当船底一侧的沙地被挖空之后,便撤掉木头,让船底落入沙坑之中,这样船就被翻了过来——船底朝下,甲板朝上。

但当我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发现我根本无法挖到船下,也丝毫无法挪动它,更不用说把它移到水边了,因此,我只得放弃了。然而,尽管我对它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但前往那片大陆的愿望非但没有因为这次的挫折而减弱,反而变得更加强烈了。不过我仍然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前往那里。

最后,我终于认识到,既然没有工具和帮手,那么我是否可以像热带气候下的土著一样,利用一棵大树的树干为自己建造一只独木舟呢?我认为,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很容易做到。想到这一点,我感到非常高兴,而且相比于任何黑人或印第安人,我有更多便利条件。

但我却没有想到,相比于印第安人,我也有一个极为不利的条件:缺少帮手。具体来说就是,当我把独木舟做好之后,由于缺少帮手,我一个人无力将它推到水里去。对于我来说,这个困难比印第安人缺少工具要大得多。试想一下,我在树林里挑中一棵参天大树之后,费尽心力将它砍下,削去枝叶,用工具把它的外面削成船的形状,接着把里面烧空或者凿空,最后终于把它做成了一只船,可接下来呢?我只能把它留在原地,而无法让它下水,那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许有人会想,制造这只独木舟的时候,我至少应该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让它下水。然而,当时我一心只想着如何乘它出海,却忽略了如何让它下水这样一个实质性的问题。而实际上对于我来说,在陆地上将船移动到四十五英尺之外的水里,比驾着它在海面上航行四十五英里要困难得多。

我就像一个傻瓜,毫无头脑地干着造船的工作;我对造船的计划甚为满意,却忽略了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其实我也不是一点儿都没想过,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用一句俗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来安慰自己,自欺欺人地想着:我还是先把船造好再说吧,到时候这个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尽管这种做法极其荒谬,但由于太急于求成,我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我砍下了一棵巨型杉树,我敢说,所罗门王在建造耶路撒冷圣殿时,也未必使用过如此巨大的木料——树根部的直径达到了五英尺十英寸,而距树根部二十二英尺的末端直径也足有四英尺十一英寸。越靠近树顶的位置,树干就越细,最后分成了很多树杈。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才砍倒这棵树——光是砍倒它就花了我整整二十天的时间;而接下来用斧头砍去枝杈和树头,并将其削成圆木又花了我两个礼拜的时间;在这之后,我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将它削砍成形——使它大致呈现出船底的形状,这样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划动了;然后,我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才把它的内部凿空。这样,一只独木舟就基本上打造成形了。在这一过程中,我并没有用火去烧,而只用木槌和凿子,一点点将它里面挖空,直到最终把它做成了一只看上去还不错的独木舟——它空间很大,容得下二十六个人,因此可以将我以及我所有的货物都装进去。

完成这项工程之后,我非常满意。这只小船比我以前见过的任何一只独木舟都要大得多。当然不难想象,这期间我费尽了心血。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它下水了。如果我能让它成功下水,那么我一定会开始一场有史以来最为疯狂、最不可思议的航行。

尽管我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让独木舟下水,但都徒劳无功。其实它离水面也就一百码左右(绝不超过一百码),但有个问题比较棘手:独木舟与小河之间的路段是一个向上的斜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在这个斜坡上挖出一条通道,使这段通向小河的路段坡度向下。于是我开始了这项工程,也为此历经了艰辛,可是只要心存希望,谁又会抱怨这暂时的苦累呢?然而,当这项工程完工后,斜坡的问题确实解决了,可问题依然存在,因为我根本无法挪动独木舟,就像我无法翻动沙滩上那只小船一样。

既然无法将独木舟挪到水里,我只得另想办法。我测量了地面的距离,决定开凿出一条沟渠,把河水引到独木舟这里来。于是我说干就干。我开始计算这条沟渠需要挖多宽多深,另外还得考虑如何处理挖出来的沙土。这时我才突然发现,以我目前的人手(实际上也就我自己一个人)计算,我需要工作十到十二年才有可能完工,因为河岸地势很高,所以我至少还要挖二十英尺深才能将河水引入。无奈之下,我只得放弃了这种尝试,尽管内心极不情愿。

这样的结果令我伤心不已。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在没有将整个计划完全考虑清楚之前,就不计代价、不自量力地开始一项工作是极其愚蠢的。可惜,当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