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朝政腐敗的另一個原因,是乾隆皇帝開始帶頭腐敗。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初,六十六歲的乾隆第四次東巡山東。對於這個“孔孟之鄉”,皇帝似乎有著特殊的興趣,一生十一次光臨。其中六次是南巡經過,五次是專門來訪。
與前幾次東巡明顯不同,這一次,沿途前來接駕的王公大臣特別多:以前隻是河北、山東的地方大員全數到來,而這一次附近的蒙古王公,幾處鹽政織造,甚至遠在湖廣、四川、廣東的封疆大吏也雲集於此。一路之上黼黻相接,儀仗塞路,鬧得小小的山東翻天覆地。
並不是皇帝在途中要開什麽“擴大會議”,也不是山東省政府舉行什麽重大活動邀請大家參加。大員們爭先恐後來到山東,隻是為了滿足老皇帝愈演愈烈的一個喜好:收受貢品。皇帝的此次山東之行,也成了各地大臣們的“賽寶大會”。每位大員的車隊都是珠光隱隱,寶氣四射。這些大臣老早就瞄準這個機會,“上窮碧落下黃泉”,開始搜羅皇帝喜歡的“玩意兒”。讓我們抄錄一點《內務府奏底檔》,看看皇帝在這次短途旅行過程中,都收了些什麽樣的禮物:
二月十六日,在黃新莊駐蹕時,蒙古阿爾善親王羅卜藏多爾吉進了黃金錠60個,淨重592兩。親王說,這是預備皇帝一路上賞賜他人之用。
六天後,還是在黃新莊,河南巡撫徐績給皇帝進了數車衣料,有貢緞袍50端、貢緞套50端、寧紬袍50端、寧紬褂50端、杭綾100端、汴綾100端、貂皮100張、烏雲豹皮1000張、銀鼠皮1000張。
二月二十七日,皇帝行至寶家營,湖北巡撫陳輝祖等候在此,進了一批小玩意兒,有洋磁小刀36把、海龍帽沿50副、象牙火鐮包36個。
貢緞、寧紬價值幾何,今天的讀者可能不太清楚。不過烏雲豹皮1000張,銀鼠皮1000張的分量應該可以想象。“烏雲豹”者,《清稗類鈔》雲“狐項下細毛深溫黑白成文者”,指生於沙漠地帶的野生沙狐頜下的那一小塊皮。銀鼠即白貂,毛色銀白而富於光澤,曆來價值極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