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初政成功的喜悅,嘉慶七年(1802年)秋,嘉慶帝騎著駿馬,英姿颯爽地出現在了壩上。小時候,他曾經多次隨著父皇來這裏圍獵。
“敬天法祖”是清代的最高政治原則,從即位那天起,嘉慶皇帝在每一個政務細節中都注意繼承先祖們的傳統。他相信,隻有把愛新覺羅家族與眾不同的雄武強毅的特點保持下去,大清王朝才不會陷入漢族王朝帝王們“一蟹不如一蟹”的規律。因此,在鎮壓白蓮教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他馬上把“木蘭秋獮”提上了議事日程。聖祖康熙開創的這個旨在聯係外藩、保持武備的傳統活動,在自己即位後還一直沒有來得及舉行。今天,他終於可以一償夙願了。
然而,離木蘭圍場越近,看到的情景就越讓嘉慶皇帝震驚。圍場周圍的木柵東倒西歪,缺口處處。圍場裏參天的古木不見了,砍剩的木墩如同一個個驚心的傷口在地上呻吟。地上縱橫著運木大車的車轍,有的地方因為車輛過頻,儼然成了光禿禿的大路。處處是盜木者搭建的窩棚,地上經常出現燃剩的樹枝,有的還冒著微弱的青煙。很顯然,這是盜木者們生火做飯的痕跡。皇帝後來回憶他感覺到的震驚時說:“百餘年秋獮圍場,竟與盛京、高麗溝私置木廠無異。”[1]皇家獵場居然成了盜木販子任意橫行的木材產地,管理人員的失職一目了然。
修養極佳的嘉慶沒有立刻發火。他強抑怒火,按著父皇行圍的路線,中規中矩地帶領一萬騎兵,打了一天的獵。過去,父皇每次出獵都能打到幾隻老虎、黑熊等猛獸,狐狸、麋鹿、獐子等小動物更是數以十百計。可是他辛辛苦苦尋找了一整天,隻打到了兩隻小小的麅子!不是他射術不高明,也不是騎兵們不聽指揮,而是獵物太少了。一方麵是林場破壞,獵物逃散;另一方麵,盜獵者趁皇帝不來的這些年,一直在與皇帝分享這個皇家獵場。十分之九的麋鹿、生獐等物,都成了他們的口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