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規:明清的腐敗與反腐敗

第五節 全麵守成

字體:16+-

“守成”的大方向一定,那麽,各種具體措施就應運而出。它們就像一套套早已經準備好的工具,整整齊齊地擺在祖宗留下的工具箱裏。

嘉慶每日早起洗漱之後,別的事放在一邊,恭敬端坐,閱讀先朝實錄一卷。除巡狩齋戒外,天天如此,寒暑不間。

針對腐敗問題、財政問題、人口問題,他一一根據祖先們的遺訓,提出了一套中規中矩的治理方案。

在運動式懲貪失敗後,嘉慶皇帝認識到,僅僅靠殺頭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他把反腐的重心放到了教育上。皇帝扭轉官場風氣的主要辦法是選拔清官,通過榜樣的力量來引導人、教育人,啟發人的天良。

他在自己所作的《才德說》中明確宣布了他選擇人才的標準:“夫才德全備者上也;德優於才者次也;才過於德者又其次也。德優於才猶不失為君子,若才過於德,終恐流為小人矣。……寧可使才不足,不可使德有歉也。”

嘉慶皇帝同意洪亮吉的說法,即現在官場作風非常之壞。但是,皇帝認為,通過思想教育可以扭轉風氣。小民皆有天良,官員自然也不例外。之所以有“惡者”“貪者”,根本原因在於“教化不行,不明正道”[1]。抓好教育,官員們就能保持住“天良”或使人性重新歸善。因此,選好朝廷的中樞大臣,樹立一係列良好的榜樣,上行下效來帶動整個朝廷政治風氣的轉變,是他整頓吏治的核心思路。

嘉慶一朝的中樞大臣們,突出的特點是道德操守不錯,辦事謹慎小心。乾隆留下的老臣王傑因“忠清直勁,老成端謹”(《清仁宗實錄》卷一三九)被嘉慶十分欣賞,稱讚他“直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2]。劉墉也因向稱“清介持躬”而得到重用。另一名重臣董誥也是勤慎持正的人,史書稱其“父子曆事三朝,未嚐增置一畝之田、一椽之屋”[3]。戴衢亨則“性清通,無聲色之好”,辦事“謹飭清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