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曾國藩一生做的最主要的事是鎮壓太平天國,具體地說,就是他創建湘軍,從鹹豐二年年底到同治三年(1852—1864年),和太平軍打了近十二年的仗,最終挽救大清王朝於危亡之際。
鹹豐二年(1852年)臘月十七,離過年隻有十三天了,從北京回到湖南鄉下老家正在為母親守孝的曾國藩卻在這個時候告別了老家,匆匆趕往省城長沙。原來,幾天前,鹹豐皇帝給曾國藩下了一道上諭。因為太平軍席卷了兩湖地區,鹹豐皇帝特別著急,命令在家守孝的曾國藩出山,幫助湖南官員興辦“團練”,用今天的話來說,也就是訓練“民兵”。曾國藩從此棄文從戎,從一位文官變成一位武官。
在京官時期,曾國藩曾經立下了“不靠做官發財”的錚錚誓言。不過,作為一個窮京官說這個話,其實有點放空炮的意思,因為京官就是想發財也沒什麽機會。然而,從帶兵打仗開始,這個誓言可就真正要受到考驗了,因為在晚清時代,帶兵是最容易發財的途徑。換句話說,晚清軍隊非常腐敗。
曾國藩是一介書生,沒當過兵,也從來沒有摸過武器,但是他畢竟從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起兼任過數年的兵部左侍郎,所以他對清朝軍隊現狀很了解。他認為,國家正規軍腐敗習氣已經“深入膏肓”,沒法治了。要挽救這個國家,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赤地立新”,拋開正規軍,從頭開始,自己動手練出一支嶄新的湘軍。所以,到了長沙之後,曾國藩就向鹹豐皇帝匯報說,我按您的命令來訓練民兵,不過我這支民兵,可不光是要保護鄉裏,我希望他們發揮比正規軍還要大的作用。
曾國藩創建湘軍,在製度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實行“厚餉”原則。因為他認為軍餉太低是軍隊風氣敗壞的主要原因,所以他規定的湘軍士兵的收入,是國家正規軍的三倍左右。這樣高的軍餉標準,使士兵能夠專心訓練,這就為湘軍形成戰鬥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