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開朗中國史

第4章 王莽與劉秀:當穿越者遇到位麵之子

字體:16+-

漢武帝之後,有四大勢力逐步登上西漢的曆史舞台。

第一個勢力,是儒生。

漢武帝在位期間,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得公羊儒學代替黃老之術,成為了西漢官方認證的正統學說。

在漢昭帝時的鹽鐵會議上,賢良文學們對顧命大臣之一的桑弘羊發起了進攻,他們反對漢武帝時期的國家壟斷主義,要求天子奉天法古、與民更始。在滔天的輿論壓力下,漢昭帝雖然沒有廢除鹽鐵專賣,但還是停罷了朝廷對酒水的專營,以此作為對儒生們的讓步。

在“昭宣中興”時期,西漢朝廷的宰相一職已經被儒生們壟斷,宣帝一朝六位宰相,皆是儒學信徒。

漢宣帝是一位雄猜之主,自幼因“巫蠱之禍”流落民間,具知閭裏奸邪,吏治得失,自然不會對儒家學說偏聽偏信。麵對朝堂上逐漸壯大的儒學勢力,他隱隱感到不安,就引入了一個臭名昭著的勢力,用來製衡這些儒家大師們。

這就是第二個勢力,宦官。

漢代宦官得勢,始自宣帝之世。因為漢宣帝認為宦官是閹人,無兒無女,不會有篡位野心,在朝中又孤立無黨,隻能依附皇權之上,所以他提拔宦官石顯為中書官,用以製衡儒臣,維持朝局平衡。

儒生們自知無法撼動心如鐵石的漢宣帝,就把目光放在了漢宣帝的兒子劉奭身上,一代大儒蕭望之為太子老師,希望能將他培養成一個純正的儒家信徒。

有次,漢宣帝要殺兩個儒生,太子劉奭就勸:“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漢宣帝大怒,罵了句曠世名言:“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漢宣帝說罷,頓了一頓,長歎了句:“亂我家者,太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