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次,釋顯其故。分三:(寅)初,正顯不著有;次,轉顯不著空;三,結顯名諸佛。
(寅)初,正顯不著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上言是人便是第一希有,何以便得如是?此下三科,正釋明其所以然也。流通本每相皆加一“無”字,唐人寫經,即以“無我相”一直貫下,故下三“無”字可省也。
“何以故”者,假設問曰:何故謂此人便是第一希有耶?答曰:以此人,我人眾壽四相皆無故。既已皆無,是不著有也。觀文相表麵,似但說其空人我相,亦似但明其不著有。然觀下文之轉顯,則此人不但空人我,且並空法我;不但不著有,且不著空。然標科但曰不著有者,順文相故。以不著空意,非得下科之轉顯不知也。
當知此經專明實相。實相者,絕對無外,本非一切相,所謂“我法俱遣,空有不著”是也。我法俱遣者,謂人我法我等四相,一切遣盡。空有不著者,我法等相不著,是不著有也,亦名我空法空。非法相亦不著,是不著空也,亦名空空。並我法二空言,謂之三空。末世眾生,必其具有般若根性,我法等執較薄,方能於濁惡世中,得聞此法;方能超出常流,信解受持也。既能信解受持,則我法空有之執自遣。此其所以便是第一希有菩薩之故也。故上言“則為”二字中,含有成就意在者,因此。
(寅)次,轉顯不著空。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所以者何”,自問上文“無”字之所以然也。“我相”下,自答自釋。意謂適所言無,非對有說無也,乃絕對之無。所謂四句皆無,亦即一空到底。何以言之?因此人非是見得我人眾壽實有而能無之也,尤非滅卻我人眾壽而後無之也,乃能見到我本緣生幻有,當其現幻相時,即是非有,故曰“我相即是非相”。此句明其非於我相外,別取空也。其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理亦如是。《大論》雲:“眾生所著,若有一毫末可有,則不可離;以所著處,無如毛發許有,故可離也。”此意是說一切皆是幻相,本無毫末許是真實有者。正明其有,即是空也,所以可離。譬如翳眼見空花,花處即是空處,何必滅花而別取空,翳淨則花自無。此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