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者,方法多也,知其不但為名家而已。黃繚問天地所以不墜不陷、風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辭而應,不慮而對,偏為萬物說,說而不休,多而無已,猶以為寡,益之以怪。惠施之博學於此可見。葉水心嚐稱惠施之才高於孟子。今案,梁惠王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裏,南辱於楚。意欲報齊,以問孟子。孟子不願魏之攻齊,故但言可使製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於是惠王問之惠施。惠施對以王若欲報齊,不如因變服折節而朝齊,楚王必怒。王遊人而合其鬥。則楚必伐齊。以休楚而伐疲齊,則必為楚禽,是王以楚毀齊也。惠王從之,楚果伐齊,大敗於徐州。於此知惠施之有權謀,信如水心之言矣。
今就《莊子》所載惠施之說而條辨之,無非形名家言也。一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小一”即幾何學之點,點無大小長短可言,是其“小無內”也。“大一”即幾何學之體,引點而為線,則有長短,引線而為麵,則有方圓,引麵而為體,是其大可以“無外”也。點為無內,故曰至小。體可無外,故曰至大。
二曰“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裏”(《墨子》亦有“無厚”語)。無厚者,空間也,故“不可積”。空間無窮,“千裏”甚言其大耳。
三曰“天與地卑、山與澤平”。“卑”當作“比”。《周髀算經》雲:“天象蓋笠,地法覆槃。”如其說,則天與地必有比連之處矣。《大戴禮記?曾子天圓篇》雲:“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掩也。”曾子之意,殆與惠施同。山高澤下,人所知也。山上有澤,《鹹》之象也。黃河大江,皆出昆侖之巔,鬆花江亦自長白山下注,故雲“山與澤平”也。
四曰“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今之常言,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三者,其實無現在之時間,方見日中,而日已睨矣。生理學者謂人體新陳代謝,七年而血肉骸骨都非故我之物,此與佛法刹那、無常之說符合。故曰“物方生方死”,生死,猶佛言“生滅”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