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十八篇

第154章 文學(2)

字體:16+-

至於三國,《典論》全書不可見。劉劭《人物誌》論官人之法,行文精煉,漢人所不能為,《隋誌》入之名家,以其書品評人物,綜核名實,於名家為近也。其論英雄,謂“張良英而不雄,韓信雄而不英。體分不同,以多為目,故英雄異名,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為相,雄可為將。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則能長世,高祖、項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於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則智者去之,故項羽氣力蓋世,明能合變,而不能聽采奇異,有一範增不用,是以陳平之徒,皆亡歸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歸之,兩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然則英雄多少,能自勝之數也。徒英而不雄,則雄才不服也。徒雄而不英,而智者不歸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與雄。能役英與雄,故能成大業也。”語似突梯,而頗合當時情理。晉世重清談,宜多著作之文,然而無有者,蓋清談務簡,異於論哲學也。樂廣擅清言,而不著書。

《世說新語》雲:“客問樂令旨不至者,樂亦不複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確幾曰:‘至不?’客曰:‘至’。樂因又舉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於是客乃悟服。”廣辭約而旨達,皆此類,故無長篇大論。其時子書有《抱樸子》等(《抱撲子》外篇論儒術,內篇論煉丹),顏之推譏之,以為“魏晉以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敩,猶屋下架屋、**施床爾”。《顏氏家訓》言處世之方,不及高深之理。精於小學,故有《音辭篇》。信奉釋氏,故有《歸心篇》。其書與今敦煌石室所出《太公家教》類似。

之推文學之士,多學問語。太公不知何人,或為隋唐間老農。學問有深淺,故文筆異雅俗耳。李習之謂《太公家教》與《文中子》為一類,不知《文中子》誇飾禮樂,而《家教》則否,餘故謂是《家訓》之類也。唐人子部絕少,後理學家用禪宗語錄體著書,亦入子部,其文字鄙俚,故顧亭林譏之曰:“夫子之文章,不可得而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