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第一字亦非定用小篆,如古文、籀文均有,則第一字即古文、籀文矣。要之,《說文》錄字兼采古、籀、小篆,並及漢世新造之字,如鄯字霍光所造,定非小篆。又如漢之古文今本作 ,以漢為大國,恐亦漢人所造,非真古文,不然則是轉寫亂之也。
許書無一字無來曆,所謂博采通人,通人亦有傳授,非自造也。然其間亦有難信者,如 之上從 ,官溥以為似米而非米者矢字,此說不知何據? 本辨字,古人或借作大小便之便爾。以故通人中亦有不可信者,唯大致不謬耳。
叔重所說亦有不甚明白者,如“皆古文也”句,《易》孟氏則為漢人書,非古文。《毛詩》口授至漢,非古文可知。唯《書》孔氏為壁中經,《周官》出於山岩屋壁,古文無疑。所稱孟《易》、《毛詩》,謂其說之合於古文,非文字之為古文也。其稱《詩》亦涉及三家,《春秋》亦有據《公羊傳》者,不盡古文,唯稱引《左傳》者曰《春秋傳》,稱引《公羊》者曰《春秋公羊傳》,以此為別耳。
《史籀篇》、《倉頡篇》四字為句,《凡將》、《急就》或七字,或三字,後之《千字文》,亦成句協韻。小學教學僮,本當如比,皆取其易於上口也。許書分別部居,與諸書不同,蓋以辨六書,明構造,體例不得不異。今人通稱研究許書者曰小學家,而大學學生,盡有不通小學者,豈徒大學生,即昔之翰苑侍從,不通小學者亦甚多。蓋古時小學,教人識字,以當時之文字為本,今小篆變而為楷書,古之小學,反須大學研究,亦無足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