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泰自選集:歲月留聲

第25章 京華憶舊 (6)

字體:16+-

電影院在1957年改為音樂廳,其外部變動不大,隻是在內部做了適於大型音樂演出的更動,比如原來這裏隻演電影,舞台很小,後放得很大,幾乎占了原有場地的四分之一。它成為中國第一樂團——中央樂團的駐地。它每一星期日在這裏舉行一次音樂會,名為“星期音樂會”,有編號,由1號直至百號(記不太清楚了,是否到百號,但九十七八號總是有的)。每號內容不同,但以外國音樂為主。聲樂、器樂皆有。中央樂團著名歌唱家,如女高音劉淑芳、張麗娟(保加利亞音樂學院留學生,畢業歸國,在北京音樂廳搞畢業匯報演出)、梁美珍、孫家馨,女中音羅天嬋、男高音魏鳴泉、男中音魏啟賢都曾在“星期音樂會”演出。“星期音樂會”往往是在星期日上午演出(是否星期六晚上也演則記不清了),九點開始,十一點半結束。我大約在這裏聽過一二十次,有室內樂,有個人演唱會(例如劉淑芳、張麗娟的個人獨唱音樂會),更多的是獨唱、重唱、合唱與演奏都有的綜合性質的音樂會。

演唱的歌曲絕大多數都是當時極為流行的《外國名歌二百首》(1960年代喜歡音樂的大學生幾乎人手一冊)中的作品,人人會唱。音樂會常常以合唱或圓舞曲結束,有一次最後用波蘭圓舞曲作壓軸,台上由魏鳴泉、張麗娟、魏啟賢、羅天嬋領唱,台下觀眾都起立隨著旋律拍著手,跟著唱“有位年青姑娘到草地上去草地上去了,草地上去了,草地上去了。遇見一位獵人他年青又美麗、年青又美麗、年青又美麗……”真是輕鬆而熱烈。

有兩次音樂會中給我留的印象最深,一是全場以清唱形式演唱俄國19世紀音樂家格林卡創作的歌劇《伊萬·蘇薩寧》為主(時間占了下半場)。這出戲是寫17世紀波蘭入侵俄國,俄國農民伊凡·蘇薩寧把入侵者帶入死亡森林的故事,後來蘇薩寧被入侵者殺死。全劇共分五幕,是俄國歌劇的奠基之作,其特點是把俄國民間音樂風格融入了發源於意大利的歌劇之中。